都说唐玄宗李隆基是天纵奇才,可我总觉得,他这辈子活成了个巨大的悖论,前半生有多牛,后半生就有多拉垮。
这事儿真不能细想,一想就觉得魔幻。
前半辈子,李隆基简直就是爽文男主,平韦后,定内乱,一手缔造了光芒万丈的“开元盛世”,那会儿的大唐,说它是世界中心都算谦虚了。我大学时去西安,站在大明宫的遗址上,风一吹,都能感觉到那种刻在土地里的骄傲。
可人啊,一旦到了顶峰,就容易犯迷糊。
我管李隆基后来的状态叫“盛世疲劳症”。你想想,一个皇帝,该干的都干了,KPI年年超额完成,剩下的日子干嘛?他选择了躺平,而且是最高级别的那种。
就在这个时候,杨玉环出现了。
说实话,把一个王朝的覆灭全怪在一个女人头上,这事儿特没劲,也特不公平。我始终认为,杨贵妃不过是压垮李隆基精神世界的那最后一根稻草,或者说,是他给自己找的一个最华丽的借口。
一个快六十的老头子,迷上一个二十出头的儿媳妇,这操作放现在都得上社会新闻头条。他不管不顾,用尽手段把她弄到身边,从此君王不早朝。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宠爱?简直了!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我们从小背,但你仔细品品,为了让心爱的女人吃口新鲜荔枝,动用国家级的物流系统,跑死多少马匹,累死多少驿卒,他根本不在乎。他爱她,不,那不是爱,那是一种近乎疯狂的占有和补偿,仿佛要把前半生在工作上亏欠自己的,全在声色犬马里找回来。
他给了她无尽的荣华,不,荣华这个词太轻了,是把整个帝国都捧到了她面前。她的哥哥杨国忠,一个市井无赖,愣是被他提拔成了宰相。
杨国忠那帮人上台,基本上就是把国家管理当成了一场大型的家族真人秀,谁戏多谁上位,朝堂被搞得乌烟瘴气。
李隆基不知道吗?
他当然知道。他可是李隆基啊,玩弄权术的祖师爷。但他不在乎,他累了,倦了,只想沉浸在自己的温柔乡里。
说到这儿,我就想起我高中历史老师讲过的一个野史,说李隆基晚年特别喜欢听一个叫崔国辅的诗人写的宫词,那诗写得特别靡靡之音,一点盛唐气象都没有。这其实就是个信号,一个帝王审美和精神的全面塌方。
然后,那个会跳胡旋舞的胖子安禄山来了。
李隆基对安禄山的宠信,简直到了匪夷所seso的地步。他认安禄山当干儿子,杨贵妃也认。一个边疆节度使,可以自由出入宫禁,和皇帝的宠妃打打闹闹,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敢想的。
他是在玩火,把整个大唐的命运都当成了赌注。
他赌安禄山不敢反。
结果,他输得一败涂地。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当安禄山的铁蹄踏碎长安的繁华,李隆基才从他那场持续了十几年的大梦里惊醒。
他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那场面,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走到马嵬坡,愤怒的士兵们不走了,他们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向了杨家,杀了杨国忠,然后逼着皇帝处死杨贵妃。
这是整段历史里我最唏嘘的一幕。
那个曾经愿意为她烽火戏诸侯……哦不对,是快马送荔枝的男人,在生死存亡的关头,选择了妥协。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被一条白绫吊死在佛堂前的梨树下。
我无法想象他当时的心情,估计就是那种,就是那种……万念俱灰吧。他保住了自己的命,却永远失去了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灵魂。
扯远了,说回正题。
之后的李隆基,就彻底成了一个活死人。被自己的儿子尊为太上皇,软禁在宫里,每天唯一的念想,就是对着杨贵妃的画像发呆。
他用半生打造了一个天堂,又用另外半生,亲手把它推进了地狱。
所以你看,历史哪有那么多宏大叙事,说白了,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人的选择,一个人的欲望,最终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李隆基的悲剧,不是一个皇帝的悲剧,而是一个男人的悲剧。一个在权力顶峰迷失了自己,试图用爱情来填补内心空虚,最终却被欲望反噬的,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