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俄军拦截率暴涨背后:一款中国民用雷达意外成战场利器

最近俄乌战场上发生了一件让人琢磨不透的事儿。乌克兰那边派出去的FPV无人机,原本十架里面能被打下来两三架就不错了,可这阵子突然就不对劲了——十架里面七架都回不来!短短时间里,乌军就损失了五百多架无人机,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懵。

乌克兰情报部门也不是吃素的,赶紧展开调查。结果一查,发现了个让他们既意外又郁闷的真相:原来是俄军弄到了一批中国产的民用雷达,专门拿来盯梢他们的无人机。这东西一装上,拦截成功率噌噌往上窜,从原先的不到三成,一口气飙到了七成。

这款让乌克兰方面咬牙切齿的设备,其实就是浙江一家叫风双科技的公司生产的民用雷达,型号是FSTH-LD02和03。说白了,这玩意儿本来就是用在咱们机场周边防黑飞的,谁能想到会被俄军拿去当防空武器使?

要说起来,俄军也是病急乱投医。自打冲突打响以来,双方都被对方的无人机搞得焦头烂额。那些大型防空雷达倒是能发现飞机,可遇到小个头的无人机就抓瞎了——这些雷达压根儿就把无人机当麻雀给过滤掉了。你想想,这得多闹心?明明知道天上有无人机飞过来,雷达偏偏看不见,等发现的时候炸弹都落头顶上了。

俄罗斯那边也没少折腾。他们搞出来一种用光纤遥控的无人机,刚开始确实挺管用,乌军的干扰设备拿它没招。不过好景不长,这玩意儿的毛病很快就露馅儿了——飞不了太远,稳定性也差,碰上复杂地形更是够呛。折腾了一圈,还是得另想办法。

说实话,不管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到现在都没找到啥特别靠谱的法子。不过在拦截这块儿,俄军算是先走了一步。

北约和欧盟那边又给乌克兰送了一大批先进无人机过去,这些家伙通讯加密做得很到位,一开始打得俄军措手不及。尤其是对付俄军第11军团下面那个第22防空导弹团的时候,乌军的无人机确实占了不少便宜。

可没过多久,画风就变了。这个部署在俄罗斯本土和顿巴斯地区的导弹团,突然就像开了挂一样。乌军再派无人机过去,还没飞到俄军阵地跟前呢,老远就被打下来了。拦截成功率从原来的两成出头,直接蹦到七成,五百架无人机就这么没了。

乌军指挥部看着这数据都傻眼了。这还了得?照这么打下去,手里的无人机很快就得见底,关键还啥成果都没捞着。赶紧查!到底是自家无人机出了问题,还是俄军搞到什么新装备了?

还别说,乌克兰情报机构办事效率挺高,没多久就把情况摸清楚了。原来俄军手里多了一批来自中国的无人机探测雷达,就是咱们前面说的那两款。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却专治小慢低目标,探测距离能达到十到十五公里,精度也够用。

这两款雷达虽说属于低端民用产品,可恰恰就适合对付俄乌战场上那些主流无人机。02型的误差精度五米,03型十米,听起来好像不怎么样,可用来发现无人机完全够了。雷达一探测到目标,防空火力马上就能跟上,无人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干掉了。

乌克兰这下可坐不住了,直接跳出来说中国在给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准备找咱们要个说法。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还真冤枉咱们了。

这类无人机探测设备就是普通民用产品,既不在禁运名单上,也不属于军事装备,网上随便就能买到,价格还挺实惠。俄罗斯能买,乌克兰同样能买,谁都不耽误。只不过俄罗斯人先发现了这玩意儿能用在战场上,乌克兰慢了半拍而已。要是乌克兰先想到这茬,现在倒霉的可就是俄军了。

往深了说,俄乌战场上用的无人机,不管哪一方,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从各种渠道搞到的中国产品。他们买回去自己组装改装,然后就扔到战场上了,可不是咱们直接卖给他们的成品。这事儿就跟菜刀似的,你在商店买把菜刀,商家只管卖菜刀,至于你回家是切菜还是干别的,那可管不着。

不过话又说回来,俄乌这场仗,客观上倒是成了检验中国民用技术水平的试验场。咱们的东西到底行不行,战场上见真章。从结果来看,这些民用产品的表现还真不赖,该干啥就能干啥,甚至超出了原本的设计预期。

这事儿也给咱们提了个醒:民用技术和军用技术之间那条线,其实没那么清楚。一件普普通通的民用设备,换个环境换个用法,可能就变成了战场上的利器。这就是所谓的军民融合吧,只不过这次是被别人给融合了。

说到底,中国的民用技术产品本来就是面向全球市场的,谁想买都能买。我们总不能因为担心被用在战场上,就把所有可能派上用场的民用产品都禁运吧?那样的话,恐怕大半个外贸市场都得关门了。再说了,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欧美的产品,他们的民用无人机、通讯设备不也在战场上到处都是?

这次事件还反映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商用现货技术了。那些动辄几千万上亿的高端武器固然厉害,可真打起仗来,大量使用的还是这些便宜又好用的民用货。一架几千块钱的民用无人机,配上合适的探测设备,战场效果可能比动辄百万的导弹还管用。

从技术角度看,这款中国雷达能在俄乌战场上发挥作用,靠的是它能把无人机和飞鸟区分开来这个关键功能。别小看这一点,传统大型雷达做不到这个,而这恰恰是战场上最需要的。这说明啥?说明有时候技术不在于多高端,而在于是不是对路子。

乌克兰现在跳脚,倒不如赶紧想想怎么应对。既然俄军能用这招,他们也可以照葫芦画瓢嘛。这设备又不是军事禁运品,他们想买一样能买到。或者干脆研究研究怎么破解这种探测,让自家无人机飞得更隐蔽些。光在那儿叫唤,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这场冲突打到现在,双方都在不断摸索新打法。今天你搞出个新装备占点便宜,明天我想出个新招数扳回一局。战场就是这么残酷,也这么现实。谁能更快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谁就能在战场上占据主动。

你要问我怎么看这事儿?我觉得这就是全球化时代战争的一个缩影。民用技术产品流通全球,谁都能买到,用在哪儿那是买家自己的事。咱们能做的,就是继续把产品做好,让技术更先进,至于最后这些东西会出现在哪里、被用来干什么,那真不是生产者能控制的。

说到这儿,你觉得这事儿该怎么看?是该限制这类民用产品的出口,还是说这本来就不关咱们的事?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