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蒙古国为何总在作死边缘试探?中国脾气太好,结果便宜韩国人

蒙古煤炭储量丰富,塔本陶勒盖矿区是全球最大露天煤矿之一。2023年前,蒙古煤炭出口主要靠直销给中国企业,占总出口大头。

中国是蒙古最大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贸易额超140亿美元,其中煤炭贡献巨大。蒙古出口到中国的炼焦煤,从2021年的1400万吨飙到2023年的5400万吨,基本全靠这条线。

可问题出在国内腐败上,媒体曝光煤矿高层涉嫌偷运煤炭到中国边境,低价私卖,国家损失上亿美元。

2023年1月,乌兰巴托街头抗议浪潮涌起,矿工和市民围堵政府大楼,要求彻查腐败。总统乌赫那·呼日勒苏赫的政府扛不住压力,2月1日起宣布终止与中国企业的直销协议,转而在蒙古证券交易所公开拍卖煤炭。

官方说法是为防腐败,确保透明,计划当年拍卖1200万吨。能源资源公司带头,从中企手里拿回控制权。价格也从坑口价跳到边境价,涨幅近一倍。

乍看是国家利益优先,但实际操作中,买家多是中间商,物流成本推高,最终还是中国市场消化大头。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理解蒙古内部事务,但强调单边变更协议不合适,建议谈判解决,损失别全让中方背锅。中国没立刻反制,继续进口蒙古煤。2023年,蒙古煤炭出口总量达6670万吨,同比增长110%,几乎全卖给中国。

2024年上半年,交易所拍卖1000万吨,出口继续增长27%,达7000万吨以上。即便价格跌了25美元每吨,中国需求稳,中国海运煤进口减少,转向蒙古和俄罗斯陆路供应。

蒙古政府还计划2024年拍卖煤炭占总量的50-60%,但现实是,煤炭占出口60%,90%去中国,离不开市场。

呼日勒苏赫作为总统,一直推矿业开发。他访华频繁,谈战略伙伴,2024年8月又强调互信合作。可在煤炭政策上,他的团队一意孤行,没充分评估风险。蒙古经济高度依赖矿产,出口收入90%来自铜煤金这类资源。

2023年拍卖机制虽防了腐败,但边境物流乱套,卡车延误,短期出口下滑。民间情绪也恶化,反华事件增多,虽没大规模暴力,但旅游警告提到针对外籍游客的骚扰风险上升。中国游客减少,自驾游锐减,草原营地空置。

经济后果很快就来了,蒙古GDP增长放缓到5.43%,远低于预期。煤炭出口虽量增到8370万吨,但价格崩盘,收入缩水。外汇储备压力大,图格里克贬值,进口商品涨价。

失业率稳在5.43%,但青年失业高达16.8%,矿区工人丢饭碗,城市失业家庭增多。贫困人口占三成,棚户区取暖都成问题。政府推出补贴和就业培训,但岗位有限,年轻人涌入乌兰巴托,招聘会挤满人,却难找活干。

2025年上半年,经济预计6.3%增长,靠铜产量和农业回暖拉动,但煤炭波动仍是隐患。蒙古财政赤字重现,当前账户亏空,债务占GDP近70%。

蒙古卖淫业虽非法,但一直存在,估计有1.9万女性涉足,占劳动力比例不低。2023年后,失业潮下,更多人被迫入行。乌兰巴托夜店和按摩场所增多,警方突击行动频发,但执法松散。韩国游客成了主力。

2024年第一季度,蒙古游客86万,韩国人占20%,多是40-60岁男性,周末飞来,花销低廉。韩国国内压力大,蒙古成了廉价目的地,航班直达,消费只需国内一半。

蒙古政府推旅游到2030年占GDP 10%,目标200万游客,但风俗业负面影响大,韩国媒体低调称其为亚洲低成本区。韩国游客年超10万,三成直奔此行,间接刺激了这个灰色产业。

蒙古一再试探,忽略了老百姓的苦。这不是大国博弈,是小国短视,换来韩国游客的热闹街头。

说到底,蒙古的麻烦根在政策摇摆。资源大国梦做得响亮,现实却是单一依赖。呼日勒苏赫任期到2027年,他得面对这些烂摊子。我国继续敞开大门,蒙古若不醒悟,经济低谷会更长。

老百姓日子难过,谁来买单?

参考资料

吃里扒外只为待价而沽?不安分的蒙古到底有啥不为人知的小心思? 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