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产品展示 >

当足球退居次席:保罗·斯科尔斯的选择与代价

保罗·斯科尔斯从电视评论席上消失,这事儿并不算太突然。对于一个球员时代就以沉默寡言和“媒体过敏症”著称的人来说,他能在聚光灯下做那么久的评论员,本身就有点让人意外。现在,他选择彻底转身,回到那个他始终最珍视的地方——家庭。

这决定背后的原因,简单又沉重:为了能全身心照顾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他自己那句“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几乎解释了所有问题。足球给了他一切,11座英超奖杯,2座欧冠冠军,以及无数球迷的爱戴。但当家庭需要他时,这项运动以及附着其上的一切名利,都得让路。这大概是斯科尔斯职业生涯至今,做出的最不需要犹豫的一次“传球”,目标明确,直抵要害。

老实说,他做评论员那几年,话锋犀利,观点直接,得罪的人恐怕比他整个球员生涯都多。他批评球员的态度,质疑教练的战术,毫不掩饰。这种风格,跟他踢球时一样,不玩花活,追求最高效率。但隔着屏幕的指点江山,终究与绿茵场上的运筹帷幄是两码事。他短暂执教奥尔德姆的经历,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他骨子里还是那个纯粹的足球运动员,而不是一个习惯了办公室政治和媒体周旋的教练或经理人。他压根儿就不享受足球圈里除了踢球之外的任何部分。

放眼望去,从顶级联赛退役的球员,大多还是在足球这个圈子里打转。当教练,做总监,或者像他之前那样,成为媒体的座上宾。彻底抽身,回归纯粹家庭生活的,尤其是在当打之年(作为评论员)选择离开的,确实不多见。这让我想起一些相似又不同的案例,有的球员是为了商业版图,有的则是厌倦了奔波。但斯科尔斯的情况不同,他的离开没有复杂的商业考量,也不是简单的个人情绪,这是一个父亲面对现实困境时,能给出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回应。

具体的医疗细节我们无从得知,也不该去探究。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父亲在“传奇球星”和“儿子需要的爸爸”两个角色间做出了选择。这档子事,其实比任何一场决赛都更考验人。球场上的压力是90分钟,而家庭的责任,是一辈子。斯科尔斯在曼联时,是中场的节拍器,他决定着球队进攻的方向和节奏。如今,他要成为家庭的稳定器,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掌控生活的节奏。

他这一走,BT体育的评论席上少了一个敢说真话的“刺头”,英格兰足坛也少了一个让人时刻铭记“92班”辉煌的名字。但对他的儿子来说,他得到的,是一个全职的父亲。这其中的得失,外人没法衡量,只有斯科尔斯自己心里最清楚。我们习惯了将这些球星视为公众人物,习惯了他们在媒体上分享观点,却忘了他们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斯科尔斯的这个决定,比他任何一脚技惊四座的远射都更触动人心。它不是关于足球的胜利,而是关于人生的排序。这很“斯科尔斯”,一如既往的低调、务实,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