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落地,随即在股市与全球经济版图掀起剧烈涟漪。这场以 “0.1% 成分阈值” 划定的管控,正成为检验市场韧性与产业格局的试金石,而其带来的连锁反应才刚刚显现。
股市率先上演结构性分裂。稀土板块逆势狂飙,政策落地后 5 个交易日内板块指数暴涨 11.2%,总市值激增 1439 亿元。北方稀土、金力永磁等龙头单日涨幅超 8%,格林美因稀土回收技术突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飙升 127%。与之相对,半导体板块上演 “过山车” 行情,受 ASML 库存仅能支撑数月生产的消息影响,部分依赖进口设备的芯片企业遭遇资金出逃,板块早盘冲高后大幅回落。
国内经济正迎来战略升级契机。管制推动稀土价值回归,包钢股份稀土精矿四季度价格环比暴涨 37%,直接增厚上游企业利润。更关键的是,稀缺资源优先供应国内,为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产业扫清原材料障碍,特斯拉等巨头已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锁定产能。同时,设备出口管制加速国产化替代,连城数控等企业订单激增,倒逼全球产业链向中国技术体系靠拢。
全球经济则面临供应链重构阵痛。ASML 虽称短期库存无忧,但长期磁体供应缺口隐现,台积电 14 纳米产能已出现下滑。美欧自救计划遇阻,美国芒廷帕斯矿仍需运华加工,欧盟 2030 年本土产能仅能满足 8% 需求。这种失衡可能推高全球电子制造业成本,高端芯片成本或增加 12%-18%。
这场资源与技术的较量,究竟是中国掌握定价权的起点,还是全球产业链博弈的新漩涡?答案或许藏在后续企业的技术突破与各国的应对策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