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这条线的基本情况。2023 年开工,一路串起宝安、南山,把后海、高新北这些地方连起来。特别的是,它用了 4A 和 6A 两种车厢混跑,懂行的人知道,这在地铁里不算常见操作。
最让人争论的,还是客流量。有人拿出数据说,现在 5 号线一天能载 100 到 120 万人,可 15 号线预计最多也就 50 万,刚到 5 号线的一半。更有人担心,新增客流可能就几万,说不定还会抢了其他线路的乘客,反而让整体运力变低。
但也有人觉得,不能光看数字。你看 7 号线、9 号线,一天 60 万客流,大多是短途换乘的人撑起来的。15 号线作为环线,说不定也能靠这种短途换乘火起来,有人预测开通两年后能到 30 万。
换乘这件事,确实有点让人头疼。后海到西丽那一段,居然只能换乘 9 号线,东西向想转车几乎没辙。整条线算下来,有效衔接的也就 5 号线和 13 号线,这对赶时间的人来说,可不是小事。
更特别的是,15 号线是全国唯一一条市中心不在环线内部的。这就好比包包子,馅儿不在褶子里,总让人觉得不太对劲。有人拿它和 5 号线比,深圳东西长、南北短,5 号线早就承担了一半的环线功能,15 号线出来,会不会有点重复建设?
不过它也有自己的底气。企鹅岛也就是腾讯那边,以后人肯定少不了,15 号线正好能服务到。西丽新火车站建好后,这里也是重要的接驳点。而且它和前海自贸区的建设同步推进,这可是 2016 年就有过的想法,现在终于要实现了。
说到西丽站,还有段小事。因为离深圳北站太近,俩站的规划博弈了好多年,连 13 号线的进度都受了影响。现在 15 号线又要在这儿做文章,能不能顺顺利利,还真不好说。
有人拿国外的例子来说事,纽约 7 号线、东京山手线,功能不一样,客流量也差很多。深圳的情况更特殊,15 号线到底该怎么定位?是跟着 5 号线的路子走,还是走出自己的特色?
其实啊,评价一条地铁线,不能只看每天载多少人。它就像一根钢针,能把城市断裂的地方缝起来。前海的土地价值,说不定因为这条线就能涨起来。以后在企鹅岛上班的人,在前海安家,这条线就是他们的生命线。
当然问题也得面对。后海那段换乘不方便,能不能想想办法,比如搞个虚拟换乘?站点密度合不合适,能不能结合企鹅岛的建设再调调?这些都是能解决的事。
说到底,大家争来争去,其实是在关心深圳以后会变成什么样。腾讯的员工能不能在前海找到家的感觉?深港融合能不能从这条地铁线起步?这些可比每天多几万少几万客流重要多了。
15 号线到底值不值建,现在下结论还太早。等 2028 年通车了,再坐上去感受感受,到时候答案自然就出来了。你觉得这条线以后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