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有人提议禁止印度人出国,因为看过外面的好,回来容易“思想出问题”,这种情绪暴露出对现实的脆弱和自尊的拧巴

这提议,真是把我给整笑了,有人说,要禁止印度人出国,就因为他们在外面看到了点好东西,回来就觉得国内不行了,容易“思想不端正”,这不是赤裸裸的恐惧吗?

你想想,一个一直被告知自己是“最强王者”的人,突然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神级玩家”,而且还不少。那他之前听到的那些“你最牛”的话,还能信几分?这事儿吧,让我想起我一个老家亲戚,总跟我吹他家小区是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结果我去了,发现也就那样,跟我在上海看到的那些小区比,差远了。当时他那表情,我就觉得特好玩,有点像那种,你给他看张五星级酒店的照片,他告诉你,他家小区门口那条狗,都比那酒店前台长得精神。

这股子“不能看外面的好”的劲儿,其实挺好理解的。就像你辛辛苦苦搭了个小小的积木城堡,自己住得挺开心,觉得这房子挺牢固,结果有人说,你看隔壁那个用钢筋水泥盖的摩天大楼,又高又壮。你第一反应,可能是把隔壁的楼比作“纸糊的”,或者干脆说,那楼住着不舒服,不如我的积木城堡有“人情味”。这背后,就是一种自己构建的“优越感”在作祟,生怕被现实戳破。

你看,去年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大概是2389美元,这数据出来的时候,你想想,国内什么反应?肯定有声音会说,那是比对了我们,我们得看和自己比。但你对比一下,同年,中国的人均GNI是1.27万美元。这差距,可不是一句“各有千秋”能糊弄过去的。更别说,印度年轻人里,有多少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想接受更好的教育,想找更好的工作?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每年都有大量印度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这个数字一直在增加,2022年,就有超过77万印度学生在海外学习。他们出去,不是因为国内不好,而是因为外面有更多机会,更优质的资源。

然后,你看那些说“出国旅游会滋生反民族情绪”的人,他们怕的根本不是“反民族”,他们怕的是“真实”。怕的是,当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原来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我们一直被告知的“某种优越”可能并不存在,或者只是沧海一粟。这种害怕,就像怕孩子长大,怕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不再听你的话一样。他们想要的,是那种“我告诉你什么,你就信什么”的顺从,而不是你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独立判断。

所以,那个印度博主,他可能只是随口一句,发了张路况的照片,就像我有时候在朋友圈发了张上海的蓝天,结果老家朋友评论说,我们那儿今天也是一样。你想问,一样吗?真的“一样”吗?你发张照片,可能就是在表达一种感受,一种对现有环境的观察。而这种观察,如果恰好与某些人精心营造的叙事不符,那就会激起他们的敏感神经。

这就像你平时在家吃惯了家常菜,觉得挺好,突然有一天,有人请你去吃了顿米其林三星。回来后,你再看家常菜,味蕾的体验,肯定就不一样了。不是说家常菜不好,而是你有了新的参照系。如果有人因此就说你“忘本”,说你不爱国,说你“思想有问题”,那是不是有点强词夺理?

他们之所以提议“禁止出国”,其实暴露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不自信,一种对任何可能挑战其权威的“信息”的恐惧。他们宁愿把所有人都关在自家的小院子里,也不愿意让他们出去看看外面广阔的天地。因为一旦出去看了,回来,就可能带回“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

最终,这种提议,与其说是为了“国家好”,不如说是为了维护一种“我说了算”的局面。当一个社会,开始恐惧自己的公民去了解真实的世界,去形成独立的判断,那它本身的根基,就已经开始动摇了。你说,这种“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做法,真的能换来长久的稳定吗?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