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传中方被踢出局?英巨头146亿大单竟转手送印度,结果悲剧了

为什么曾经让全世界趋之若鹜的钻石,如今却成了没人敢接的“烫手山芋”?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有些洋品牌还真就被咱中国人给“气”趴下了。曾经的钻石大佬戴比尔斯,如今正陷在堆成山的库存里,连自家母公司都想着赶紧脱手。可谁又能想到,几十年前,这家公司还是全球钻石的“老大”,一句话能让全世界的钻石涨价跌价?

先别急着替戴比尔斯掉眼泪。要说它牛的时候,那是“天上地下我最大”。上世纪初,戴比尔斯几乎把全球所有的钻石矿都收入囊中。那时候有个说法,世界上每卖出十颗钻石,有九颗都得经过戴比尔斯的手。连后来苏联在西伯利亚发现大矿,都只能低头和戴比尔斯谈判,生怕搅乱市场。戴比尔斯不仅掌握矿源,还会玩营销。你知道“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吗?就是他们发明的。结果呢,全球订婚都得买钻戒,戴比尔斯坐地收钱,真是好不风光。

不过,这世界上再牛的神话也有破灭的一天。2000年后,戴比尔斯摊上大事了。美国、欧盟接连开出反垄断的罚单,控诉他们操控价格、限制竞争。没办法,戴比尔斯只好乖乖交钱和解,还把一部分市场份额让了出去。结果,原来铁板一块的钻石市场,多了不少新玩家,戴比尔斯的“生意经”不灵了。

而真正让戴比尔斯“站不住脚”的,是我们中国人。过去两年,中国市场对戴比尔斯钻石采购量锐减了40%。原钻的销售额也是连着三年往下掉。有人说,是中国人不爱钻石了?其实不是,爱钻石的人还是多,只不过大家越来越理性了。更关键的是,国产钻石开始“逆袭”。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就造出了第一颗人造钻石。那会儿,谁也没想到这东西能掀起大风浪。可是到了最近几年,河南柘城成了全球有名的“钻石之都”,年产量六百万克拉,占了全球近一半。甚至有个本土品牌“柘.光”,钻石品质都能和国际大牌媲美,价格却只有人家零头。你说,谁还非得去买国外的牌子?

我认识一个在法国生活的沈女士,结婚时买过国际大牌的2克拉钻石耳钉,花了20万。后来她试戴了“柘.光”3克拉的钻饰,火彩更亮,光泽更纯净,价格低到让人直呼“真香”。她说,现在身边越来越多朋友选国产钻石,既有品质保障,又不心疼钱包。像这种变化,其实很有代表性。根据行业调查,国产钻石已经占全球75%的产量,价格却只是传统品牌的十分之一。谁还不是精打细算的消费者啊!

不仅如此,国产钻石厂商还会玩花样。有客户定制凯特王妃同款项链,有的重做家传古董钻饰,还有人把家人或宠物的毛发做成“DNA纪念钻石”,情感和科技全都到位。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柘城钻石企业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不少海外客户专门找中国品牌定制,风头完全盖过了老牌巨头。

回头看看戴比尔斯,库存越积越多,卖不出去。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急得直跺脚,甚至有意把戴比尔斯卖了。最感兴趣的买家竟然是博茨瓦纳国家基金——过去给戴比尔斯供货的非洲国家。现在人家反过来要控股戴比尔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全球钻石市场也不是只有中国和戴比尔斯的故事。俄罗斯的阿尔罗萨公司,靠着西伯利亚的大矿藏,一跃成为世界钻石新霸主。俄乌冲突以后,欧美对俄罗斯钻石制裁,全球供应链都跟着动荡。加上美国、欧洲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实验室培育钻石,环保、省钱、科技感,“矿石钻石”不再是婚礼的唯一选择。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甚至把实验室钻石正式归入“钻石”类别,等于给了国产人造钻石一张国际“通行证”。

南非,曾是戴比尔斯的老巢,现在也“变天”了。矿藏开采殆尽,劳工成本暴涨,政府提倡资源国有化,戴比尔斯的日子越发难过。再加上本土品牌的崛起、全球市场的分化,戴比尔斯原本一统江山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有专家分析,这场“钻石江湖”的巨变,其实是全球产业升级、消费观念转变、科技进步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调查显示,80后、90后年轻人越来越重视性价比和个性化,奢侈品品牌再想靠“稀缺故事”吸引人,难度只会越来越大。戴比尔斯的落寞,不是偶然,而是整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说到底,商场如战场,没有常胜将军。钻石从“恒久远”到“平常心”,也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谁能抓住消费者的心,谁才有资格笑到最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