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顿涅茨克州的波克罗夫斯克,战火烧得正旺。
最近,乌克兰武装部队的总司令瑟尔斯基,直接就跑到了这个最危险的地方。
他这一去,可不只是看看那么简单,直接就把俄军那边“已经包围了乌军”的说法给捅破了。
这座关键的城市,现在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双方都在这里投入了重兵,一场你来我往的拉锯战,打得是天昏地暗。
我们经常在各种消息里看到,俄军宣称在波克罗夫斯克取得了多么大的“胜利”,甚至说已经把乌军给团团围住了,就差最后收网了。
听起来好像乌军马上就要完蛋了。
但是,瑟尔斯基的出现,就像一盆冷水,直接浇在了这些宣传上。
当一个国家的最高军事指挥官,需要亲自跑到炮火连天的最前线去督战,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一方面,说明战况确实非常紧张,到了需要他亲自坐镇的地步;另一方面,也说明乌军并没有像宣传里说的那样不堪一击,他们还在顶着,而且需要最高层的支持和协调。
瑟尔斯基到了前线,可不是走个过场,拍几张照片就完事了。
他和陆军军团,还有特种作战部队的好几个指挥官都见了面,坐下来一起看战局报告,一个一个地确认前线到底缺什么物资,从弹药到食品,问得特别细。
他还对具体的作战部署提了很明确的要求。
他对指挥官们说,“敌人正在这个地方拼命地进攻,所以我必须得到这里来。”
这句话说得很直接,意思就是,我知道这里难打,我来和你们一起扛。
对于俄军那个“包围圈”的说法,瑟尔斯基的回应也很干脆。
他说,现在的情况确实很严峻,敌人攻得很猛,但是所谓的“包围”根本就是假消息,目的就是想让我们自己乱了阵脚。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心理战,想通过宣传来瓦解乌军的抵抗意志。
可战场上的真实情况,和喇叭里喊出来的,往往是两码事。
俄军虽然攻势凶猛,但付出的代价也大得惊人,有消息说,在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一天之内的伤亡就快要上千人了。
这种打法,就算一时占了点便宜,也很难持久。
那么,乌军到底是怎么顶住的呢?
小编也去了解了一下,发现他们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瑟尔斯基早就提前在卡泽尼托列茨河边上,建立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你想想,有了一条天然的河流作为屏障,敌人想大规模冲过来就没那么容易。
乌军还依托着河道,挖了大量的壕沟,布设了密密麻麻的地雷区。
这样一来,敌人无论是开车还是步行,都得小心翼翼。
光有这些还不够,现代战争,天上的眼睛最重要。
乌军动用了大量的无人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视。
俄军的任何一点动静,不管是集结部队,还是运输物资,都看得清清楚楚。
一旦发现目标,后方的炮兵马上就能开火。
这种“发现即摧毁”的打法,让俄军的进攻变得非常困难。
而且,乌军不只是被动地防守。
在多布罗皮利亚方向的作战行动中,乌军的突击部队还在部分地段发起了反击,虽然推进的距离不远,也就两百米到五百多米,但这意义重大。
这表明乌军还有反击的力量,他们在用这种“蚕食”的战术,一点一点地夺回阵地,消耗俄军的有生力量。
在具体的战斗中,多兵种协同作战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之前有一次,俄军出动了不少装甲车,想对多布罗波利耶地区的一个村庄发动猛攻。
乌军就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工事,先用埋设的地雷给俄军的装甲车队制造麻烦,然后炮兵和无人机部队一起上,对准俄军的后续部队和步兵就是一顿猛揍。
双方激战了好几个小时,最后俄军的攻势还是被挫败了。
在城区的巷战里,打法就更复杂了。
俄军的步兵为了躲避炮火,经常在废墟和楼房里快速移动,寻找射击位置。
乌军这边呢,也不是傻等着。
他们派出了海军陆战队,突击团,还有特种作战部队,甚至连国家警察的特战单位都用上了,组成一个个灵活的小分队,专门对俄军进行突袭和侦察。
有个挺有意思的事,有一次俄军几个人好不容易冲到了波克罗夫斯克城区的一栋楼上,想把旗子升起来,拍个视频回去宣传,包装成一个象征性的“胜利”。
结果旗子刚拿出来,就被乌军的侦察小队发现了,然后迅速叫来火力支援,当场就把这个图谋给粉碎了。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来,战场上的控制权是犬牙交错的,并不是谁插个旗子就代表占领了。
瑟尔斯基在前线,对下属指挥官的要求也异常严厉。
他反复强调三件事:部队之间的协同配合,物资的后勤保障,以及作战任务的坚决执行。
他还警告说,如果哪个指挥官因为失职导致阵地丢失或者重大伤亡,会采取包括直接撤职在内的严厉措施。
但同时,他也专门部署了保护补给线和伤员撤离路线的任务,明确告诉所有人,“保障每一个士兵的生命安全,是我们做所有决定的首要前提。”
这种恩威并施,既要打赢,也要爱惜士兵的做法,对稳定军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总的来看,在整个多布罗皮利亚的作战行动中,乌军声称已经解放了大约一百八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肃清了更大范围内的敌方破坏侦察小组。
这些数据可能也有宣传的成分,但至少说明俄军的进攻并不顺利。
这场在波克罗夫斯克的拉锯战,其实就是整个战局的一个缩影。
它告诉我们,现代战争已经不是光靠人多,靠着一股猛冲猛打的劲头就能赢的了。
情报的获取,多兵种的协同,后勤的保障,还有士兵的士气,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宣传战打得再响,最终还是要看战场上的实际表现。
对于我们这些旁观者来说,看着那些不断更新的战线图和冰冷的伤亡数字,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
只能希望这场冲突能早一点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毕竟,和平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注意:图片内容等信息来源网络,有任何问题联系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