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华盛顿,特朗普高调说要在“两周内”去布达佩斯见普京。5天后,他又亲自宣布先不见了。前后转弯很快。地点、人、时间都定过口风,如今却踩了刹车。外界追问原因,白宫没有给细节。
他主推的加沙第一阶段停火刚刚落地,但很脆。再看乌克兰,还是悬着。两个火点,他先端平中东这碗,再说东欧。表面看是节奏,实际上是手里能用的牌不一样。
这次变动,紧跟20日的一通电话。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了话。俄方说是“建设性讨论”,围绕两国元首此前通话达成的共识。还谈到落实的具体步骤。细节没说。消息人士称,是否停打乌克兰,双方有分歧。
简单说,先把话说透,再决定见不见。特朗普在台上说走人,台下的团队在掂量风险。先电话,后会面,是更保险的下棋顺序。布达佩斯的节点,就这样被往后推。
同一天,他在埃及庆祝加沙停火时放话:“让我们着手解决俄罗斯的事吧!”气势不小。可回到实操,他在乌克兰这边总打不开局。为什么加沙能推停火,乌克兰却难?看他手上的抓手就明白。
第一,把以色列摁住。以军空袭卡塔尔后,他勒令内塔尼亚胡公开向卡塔尔道歉。还要求同意同哈马斯做停火与换俘。白宫发布的那张黑白照片,他在椭圆形办公室“监督”道歉,信息很直白。
第二,借海湾朋友帮忙压哈马斯。与卡塔尔的热线一直在用。他在10月1日把对卡塔尔的安全承诺往上提,同步抛出“20点计划”。目的很清楚,要卡塔尔继续出面斡旋。海湾站过来,停火就有着力点。
说回乌克兰,他几乎没牌。对普京能拿出的筹码有限,对泽连斯基的施压也反复。两头都吓唬过,两头都不服。结果就是,话说得多,落地很少。
过去一年,泽连斯基三次进白宫,场面都不欢而散。被当面训过,还一度被告知情报和军援要停。欧洲盟友担心乌方顶不住,联名劝。他又把口风收回。来回折腾,信用打了折。
在领土问题上,他口径更乱。年初劝乌克兰让步换停火。到9月又说乌克兰有能力“夺回整个乌克兰”。10月17日再被问是否以地换和,他回一句“谁也不知道”。外界看到的,就是拿不定主意。
普京看得很清。俄方一直强调要先处理“根子”,也就是北约往东扩带来的安全压力。特朗普想先停枪再谈政治。普京要先定和解条款再停。两人各扛各的,谈不拢。
更要命的是,普京会挑时点出牌。7月,当参院共和党人推动对俄制裁快要过关时,俄方点头在阿拉斯加开峰会,法案随后被搁。上周,白宫被曝考虑给乌“战斧”巡航导弹。普京就在“特泽会”前一天打来电话。
电话之后,特朗普放风说可能去布达佩斯见普京。第二天,他按计划见了泽连斯基。会谈气氛紧,没成果。外界热议的“战斧”也没下文。等到本周,他索性宣布推迟见普京。时间点被对方卡住,这是实情。
再看加沙这边,他能硬压以色列,又能请卡塔尔出面,两手一起走。到乌克兰这边,两边都不听他的,连起手式都摆不稳。只能先把会面放一放,等条件更好再说。
他说过要“很快”结束俄乌冲突。现在他自己承认,原以为最容易,结果很复杂。话说得越满,回头就越难。接着往下走,他的每一步都要看对方下一手。
傍晚的布达佩斯,会场外的警戒线还在,媒体隔离栏空着,临时证件桌上压着几叠未发出的胸牌。工作人员收着缆线,一边看表一边叹气。下一次电话响起,他会把会面日程重新摆上桌,还是继续按下暂停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