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美国福特号航母难以顺利弹射F-35C?

这两天,朋友圈里热聊的还是那两艘名字里都带个“福”字的航母。先抛个小彩蛋:福建舰甩出电磁弹射歼-35的完整画面,而几乎同一时间,福特号还在对着自家的弹射系统犯愁。一个“刚亮相就能把飞机弹出去”,一个“吨位更大却不敢给隐身机加速”,反差可不小,谁不想点进来瞅一眼?

先说体型。福特号排水量更高,核动力加持,本来应该是“更能打”的那位;福建舰用常规动力,吨位稍小,却靠着电磁弹射这把“新弓”,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八分钟的视频里,海军直接把三件事摆开:电磁弹射已进入实战化阶段;自研隐身舰载机不只是模型,而是登了舰;而且同一套弹射装置同时兼顾歼-15T和歼-35,两路飞机随时切换。

大家最意外的,其实是福特号的“卡壳”。按理说,美国最新级别的航母应该能让最先进的舰载机冲刺起飞,可现实却是:船在这,机在那,中间连不上。消息称,福特号到今天依旧无法把F-35C像超级大黄蜂那样弹出去,临时改改倒是能硬掰一下,但真要常态化部署一个中队,海军自己也摇头。

为啥会这样?煮面忘放盐——各干各的。F-35C由洛克希德·马丁搞定;电磁弹射器由通用原子和诺斯罗普·格鲁曼负责;整船总装走纽波特纽斯船厂。三家都是私企,进度表不在一个页面上。飞机设计时根本照着老尼米兹级的蒸汽弹射器来,而那会儿电磁弹射器方案还在反复修改,双方无法同步适配。

进一步拆解也不难发现,弹射器在研发阶段主要围着超级大黄蜂打转,性能参数自然优先匹配非隐身机。等F-35C成熟后想回头适配,弹射器自己又迭代了几轮,孔径、加速度、软件控制全得重来。于是,福特号成了“最新航母带旧式飞机”的尴尬代表,反而是老尼米兹级先一步迎来了F-35C。

美国海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已经向几家公司下达“拆墙合作”指令,目标是让下一艘福特级彻底解决兼容问题。但军火巨头各有专利壁垒,想“牵手”可不容易。连海军内部人士都私下说,这事最快也得几年,用时段来形容:F-35C想在福特级上稳定起降,最乐观也得等第二艘福特级彻底改完再说。

造船厂和飞机制造商因技术标准吵红了脸,在美国军工史上不算头一回,却极具戏剧性——毕竟这是自家顶级装备互相“拆台”。私有化体系给美军带来创新活力的同时,也埋下了协同难的问题:项目进度拖延、质量反复出状况,这些年已不是孤例。

对比之下,福建舰这次一次性公开“弹射+隐身机+兼容”三连击,无论是给自家海军打气,还是在舆论场上刷存在,都相当有效。更重要的是,它提醒人们:一条技术链能否闭环,有时比单项参数漂亮更要命。

最后回到那句“福字辈谁更强”。眼下的画面是:福建舰把全新的战机从甲板弹出去,福特号则忙着让F-35C搬家。电磁弹射和舰载机的同步,让人看见“整体设计”到底有多值钱;而跨公司之间的小隔阂,也能瞬间把旗舰拖进“看得到摸不着”的尴尬。说到这,也难怪网友们调侃——想在西太平洋保持优势,光靠吨位和核动力可不够,体系配合才是那根真正的安全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