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印度又破防了!印度媒体抱怨说,因为中国的盾构机迟迟没有发货

我问你个问题,假如修高铁都能被卡住脖子,你觉得到底是谁的脸挂不住?

我这两天盯着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那条高铁,看得脑门发紧。21公里的海底隧道,硬生生停工了,因为那三台盾构机压根没发出来。

我查了下,这三台盾构机,名义上是德国海瑞克卖给印度,结果生产地在广州。说白了,德国拿了单子,中国干了活,印度本来想绕开中国,结果又兜了个圈自己把自己卡死。

根据印度《经济时报》去年11月的公开报道,这三台盾构机里用到的稀土永磁电机属于中国出口管制清单,想运走,得给中国海关看两个文件:最终用户证明、技术用途说明。可直到印度国家高铁公司一纸证明都没交齐。

别说证明了,尾款都没付清。路透社今年初有一篇报道就提到,这三台机器总价值在1.2亿美元左右,其中大头款项德国那边先收走了,但制造商这边最后一笔迟迟没到账。

这事要是搁我,估计也不放行。

有意思的是,印度媒体还真敢骂,说中国故意卡着不发货。可我想不明白,钱没付完,文件也没补齐,哪条规定说中国就得往外放?这可是涉稀土机电,商务部去年更新的出口管制清单里写得清清楚楚。

所以这事往大了说,绕开中国供应链没绕成,反而在自己最要紧的基建项目上绊了一脚。

这让我想起前阵子印媒吹的去中国化,说要在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自给自足,还要建自己独立的高铁产业链。可你看看,这么大个国家,连条海底隧道都离不开中国生产的盾构机。

我多嘴查了下数据。2023年中国盾构机出口占全球总量的70%多,全球前五大盾构机制造商里中国就占了两家。根据《南方日报》去年底的一篇行业报道,广州那家工厂每年能造上百台,出口去东南亚、中东、非洲都有,印度这单算不上特别大,但麻烦就在稀土这块,不是想买就能运走。

这套事背后还有点微妙的操作逻辑。

一台盾构机里有多少稀土?行业里有个公开说法,一台6米直径的盾构机,稀土永磁电机大约要用到10到15公斤钕铁硼材料。听着不多,但如果涉及特定工艺,一点都离不开稀土金属供应。这玩意别说印度,就算是德国自己要造,也得掐着中国的脖子买稀土矿。

我纳闷的是,印度修这条高铁本来就是拿日本低息贷款,施工又是找日企牵头,盾构机还想绕开中国?这算盘敲得响,结果碰上谁都不信你这边尾款能准时到。

有人会说,21公里海底隧道能有多大影响?我翻了下官方资料,这段隧道占整个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线的大约7%,可偏偏卡在孟买市中心和出海口之间。如果这段不开挖,高铁根本没法连起来。

所以你看这事就有意思了,钱要省,供应链想绕开,文件拖着不给,最后工程往那一摊。更妙的是,这条高铁2017年就立项,当时说的是2022年通车,现在直接推到2030年以后。

我想了想,这种事换谁都急,可印度似乎真不急。

我有个朋友在印度常驻,说当地人修一座桥能修20年,你要是问他急不急,他还能跟你聊三天大乘佛法。所以这条高铁修不修完,对当地很多人来说,根本不是件非要明天搞定的事。

但是绕开中国这件事,恐怕没这么容易。

一个细节是,印度不是没想过自造盾构机。去年孟买那边搞了本土化组装,说是要用国产技术替代进口,可后来发现配套电机、液压系统这些零件还是得靠外面供货。最新一批材料里,连润滑油都是从日本进口的。

德国倒是赚得安稳,合同签了,钱拿了,生产外包给中国,最后一看印度这边尾款拖着,笑眯眯不说话,风险全甩给中国工厂自己。

这单事要是放在几年前,可能谁都没想到一条高铁能卡在稀土电机这口子上。现在回头看,一条供应链里多绕几道,买单的多半还是最没底气的那个。

高铁能不能修完,我不关心。我倒是想知道,下一回印度还敢不敢在付款和文件上继续拖。

要不然盾构机还真不是说走就走的事了。#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