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美日关税协议落地,日本让步,中国意外受益

“刚看完中国歼35垂直爬升,小川建国就急着给日本递降表,15%汽车税听着像赏饭,其实是把丰田焊死在美利坚。”

周四傍晚的白宫玫瑰园,特朗普边签字边嘟囔“伟大的协议”,镜头扫过,日方代表嘴角抽得比汇率还快。文件白纸黑字:日本车进口税从27.5%降到15%,鸡贼的是,原来最惠国待遇才2.5%,这一刀等于先砍二十刀再贴创可贴。更狠的在后面,5500亿美元投资承诺、大米配额涨75%、每年80亿美元大豆玉米必须买,活生生把粮食安全锁进美国粮仓。

日本国内瞬间炸锅。网友刷“第二次无条件投降”,有人把1985年广场协议截图翻出来,配文“同款剧情再来一遍”。当年美国也是先夸“盟友共赢”,五年后日元翻倍、房价崩成渣,GDP从泡沫顶端一路躺平到今天。车企算盘啪啪响:15%税摆明逼你把生产线搬去美国,本土工厂缩减,供应链外迁,久而久之就是产业空心化。粮食口子一开,更致命。日本口粮自给率37%,一旦国际粮价飙涨,美国大船说停就停,超市米价分分钟教做人。

石破茂支持率跌到28%,自民党内逼宫声一浪高过一浪。他算盘也简单:先保命,把27.5%的刀口换成15%,至少年底财报能看,其余留给下届背锅。于是“长远国家安全”让位“眼前选票”,这一幕和三十多年前竹下登签字时一样丝滑,只是当年还有半导体巅峰可卖,如今只剩汽车和粮食。

太平洋另一边,中国工厂悄悄笑了。原本日系车靠2.5%低关税在美国横着走,现在被拉到15%,和中国新能源一个起跑线。技术层面,国内电车的电池、电机、智驾早卷成麻花,成本还便宜一截;关税层面,大家同价竞争,日系只剩“牌子老”这张牌。可以想见,明年加州高速上,绿牌比亚迪追着加价的普锐斯跑,画面不要太美。

再看供应链,美国这波操作等于把日系零部件厂一起踹过去。厂房落地俄亥俄、南卡,基建订单、就业岗位全归美利坚,日本本土只留总部和财务室,研发慢慢也被“贴近市场”忽悠走。反观中国,整车出口受限就转口零部件,电池、电控、激光雷达全球离不开长三角,川普加税越狠,订单反而越旺。

粮食线更黑色幽默。日本粮仓敞开,美国农民笑纳80亿美元,运输需求暴涨,干散货船东首先想到的是——再下两艘新船,下单地点:上海长兴岛。兜兜转转,日本多买的每一粒大豆,都可能踩着中国钢板漂过太平洋。

所以这场“美日友好”总结起来就一句:小川建国替中国把最大竞争对手的关税优势一键清零,顺带把日本产业连根往美国搬,还附赠饭碗给人攥。东京股市当天收红,可谁都清楚那是“死猫跳”,真正的便宜货在A股汽车板块,外资尾盘呼呼扫货,五分钟放量两倍。

芯片、面板、光伏,前面都走过这条路:先是美国设限,再是对手被拉平,最后中国产能碾压。汽车只是下一集。川普算盘打得噼啪响,却忘了美国本土造不出那么多零件,工人也装不出高性价比的电池包,需求不会消失,只会换标签。价签从“Made in Japan”换成“Made in China”,时间不会超过两个财报季。

更远的剧情也可以提前剧透:若有一天美国嫌15%还不够,再把日本车踢到25%,届时日系品牌只剩两条路,要么彻底退出,要么在中国设全球基地,用中国供应链贴标返销。真到那一步,东京大学做模型也得承认,产业空心化的终点是“研发空心化”,日本唯一能打的可能只剩动漫和马桶盖。

屏幕前的你也许会问,把盟友坑成这样,美国图啥?图选票。锈带工人每一张票都需要故事,故事里最唬人的就是“工厂回到俄亥俄”,至于零部件来自哪里,没人在意。川普只要镜头里机器转动,口音铁锈的工人竖起大拇指,短视频十五秒够用了。日本汽车沦为背景板,中国零件躲在发动机舱里默不作声,这才是现实版“三国杀”。

当然,协议才落墨,变数一堆。日本国内农民要是真把选票集中砸向在野党,自民党就得抖三抖;美国那边换了总统,也可能一句“不公平”再掀桌子。可只要眼下关税差距被抹平,中国整车和零件的出口窗口就肉眼可见地拓宽,订单不会说谎,码头货柜先动,股市资金先动。

所以别被玫瑰园合影骗了,那画面就像两个赌徒写欠条,一个敢写,一个敢签,围观群众却听见中国工厂机器声又多响了一夜。

下次去北美自驾,如果看到同款配置的车,日系比华系贵几千刀,别惊讶,那就是15%税差的真实形状;如果几年后日本米价突然跟着芝加哥期货蹦迪,也别惊讶,粮食命脉早就写进协议。历史有时候特别直白,把坑摆在你面前,还配好霓虹灯。

写到这里,只想问一句:当丰田彻底变成“美系车”,你还会为它当年的省油神话买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