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日本施压各国,阻挠其参加9.3阅兵,这一荒唐借口能否得逞?

日本施压各国,阻挠其参加9.3阅兵,这一荒唐借口能否得逞?

2025年9月3日,中国将隆重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并计划举办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以纪念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正当世界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并准备派遣代表参与这一共同铭记历史的国际活动时,日本政府却出人意料地向欧亚地区数十个国家发送了外交信函。

这些信函试图对各国领导人施加压力,呼吁他们“避免亲自出席”相关纪念活动,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日方在函件中提出的辩解理由显得尤为牵强,甚至毫无根据,声称中国的纪念仪式“过分强调历史事件”且“带有明显的反日倾向”。

更令人惊讶的是,日本方面竟进一步要求各国“在处理历史认知问题上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试图影响国际社会对这一纪念活动的看法。

这一举动迅速在国际舆论场中激起强烈反响,许多观察人士和媒体纷纷对日本的意图提出质疑。

作为一个历史上曾主动发起侵略战争的国家,如今却试图阻挠受害国对其胜利进行正当纪念,不禁让人怀疑日本究竟在害怕什么。

尤其值得对比的是,日本政府自身每年都会高调举行广岛核爆的纪念活动,却对中国类似的阅兵仪式采取截然不同的干涉态度。

这种明显的双重标准行为,清晰揭示了其不愿真诚面对和反省历史错误的真实心态。

回顾十年前,安倍晋三政府就曾公开抵制中国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阅兵典礼,如今类似的行为再度上演。

这表明,历史修正主义的思潮依然在日本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且持续影响着其外交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日本政府的外交施压行动在8月下旬全面启动。

通过正式外交渠道,东京向至少20个欧洲和亚洲国家发送函件,明确要求其领导人或高层代表不得出席中国9月3日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

函件中,日方将中国纪念活动定性为“过度聚焦历史伤痛”和“煽动反日情绪”,并宣称此类活动可能“误导国际社会对历史的认知”。

这种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迅速引发多国反感。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公开驳斥日方“无权对主权国家的外交决策指手画脚”,东南亚某国外交官更私下向媒体透露:“日本试图用经济合作筹码施压,但我们会自主决定是否出席”。

日方抵制中国阅兵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中国纪念抗战胜利的核心目的是警示军国主义危害,与联合国“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的宗旨完全一致。

2015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曾明确表态:“这是全球反法西斯纪念的一部分,是秘书长的应有之义”。

然而日本却将这种正当纪念扭曲为“反日宣传”。

更讽刺的是,日本自身长期高调举办广岛、长崎核爆纪念活动,要求国际社会同情其“战争受害者”身份。

这种只许自己哀悼、不许他人铭记的双标逻辑,彻底暴露其历史修正主义的本质。

日本对中国阅兵的抵触早有先例。

2015年中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安倍政府便以“国会事务繁忙”为由拒绝出席,实则暗中施压韩国和联合国。

当时日本媒体散播“美国阻止朴槿惠出席”的谣言,试图离间中韩关系,结果遭韩国总统府直接辟谣。

安倍亲信甚至公开嘲讽朴槿惠“为讨好中国搞特殊化”。

更荒唐的是,日本六次指责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阅兵“丧失中立性”,其首相助理荻生田光一竟在电视节目中攻击潘基文“证明韩国人没能力当秘书长”。

这种撒泼式外交引发国际社会侧目。

日本对于历史叙述的刻意调整已呈现出高度系统化的特征。

2023年度,日本文部科学省批准使用的小学教材中,将二战时期强制征用朝鲜劳工的不当行为重新表述为“自愿参军”,同时完全隐去了有关“慰安妇”的史实记录。

进入2025年5月,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日本“自战后以来始终坚守民主价值观”,却对过去的侵略行为避而不谈。

中韩等周边国家多次对这种历史修正主义行为提出严正抗议,然而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不仅未予收敛,反而更加激进。

极右翼政党“日本财政党”在2025年众议院选举中所获席位大幅上升,其党魁数次公开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并荒谬宣称“日本的殖民统治推动了亚洲的现代化进程”。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项对比研究表明,日本政治人物就战争罪行进行反思的频率不足德国的七分之一,其教科书中涉及战争罪责的内容篇幅也远低于德国的五分之一。

与此同时,日本正以实际行动不断突破“和平国家”的框架限制。

2024财年,日本防卫预算较上一年激增62%,重点用于采购射程超过一千公里的远程导弹,这一举动已明显超出其“专守防卫”原则的范畴。

海上自卫队重新启用了多艘退役军舰,并沿用了二战期间侵华海军舰艇的名称,例如曾参与南京军事行动的“出云号”和“加贺号”。

此类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挑衅行为,与前首相安倍晋三2015年乘坐编号“731”的政府专机如出一辙。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日本近年来在西南诸岛不断加强军事存在,其部署规模已达冷战后的最高水平,所谓“应对中国威胁”不过是其扩军行动的借口。

国际社会对日本此类行为普遍持批评与抵制态度。

2015年中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尽管日本政府多方施压,最终仍有49个国家的领导人及10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而日本是七国集团中唯一抵制该活动的国家。

十年之后,多个欧洲国家已向中方确认将派出高级别代表参加2025年的相关纪念活动。

一位东南亚国家驻华大使明确表示:“日本越是施加外交压力,我们越应参与——绝不容许曾经的侵略者操纵反侵略战争的集体记忆。

民调数据清晰反映了周边国家民众的普遍立场:韩国有78%的民众认为日本未对历史进行真正反省,东南亚国家中持相同观点者平均比例也高达63%。

日本政客通过将历史遗留问题与当前中日外交关系进行生硬捆绑,反而暴露出自身缺乏底气的政治姿态。

中国政府在处理对日关系时,一直明确区分二战时期的军国主义日本与战后和平发展的当代日本,这一点在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阅兵时已公开表明“不针对现今的日本人民与国家”。

然而安倍内阁却执意对号入座,甚至公开宣称阅兵式“构成对现代日本的侮辱”,显示出其敏感与过度防御的心态。

俄罗斯媒体《生意人报》曾一针见血地批评道:“东京不仅试图淡忘自身的侵略历史,还企图强迫其他国家一同遗忘。

与德国因真诚反省而逐渐赢得欧洲邻国宽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政界不断纵容APA酒店摆放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书籍、官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等挑衅行为,并使之常态化。

当曾经遭受侵害的国家举行纪念活动时,加害方非但不反省却横加阻挠,这一态度恰恰反映出其仍未真正与侵略历史划清界限。

日本还致力于向韩国输出其特定的历史叙事,暴露出更深层次的地缘战略意图。

2023年,日本政府通过资金援助与学术包装,在韩国推动所谓“殖民地近代化论”,并资助韩国学者出版《反日种族主义》一书,宣扬“日本殖民统治客观上推动了韩国现代化”。

这一扭曲历史的论述甚至得到韩国总统尹锡悦的变相支持——他在处理强征劳工赔偿问题时完全接纳日方立场,并公开表示“理解日本对竹岛(韩称独岛)的主权主张”。

此类渗透行为激起韩国学术界强烈反对,《韩民族日报》抨击政府此举无异于“向日本输送历史免罪符”。

有专家进一步指出,日本正在尝试将国内的历史修正主义思潮扩展为一种跨国性的意识形态战略。

美国在战后对日本的长期偏袒,是导致日本历史认知问题持续恶化的重要因素。

二战结束后,出于冷战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需要,美国未对日本军国主义残余进行彻底清算。

《旧金山和约》的签订将中国、韩国等主要受害国排除在外,进一步纵容了日本形成逃避和歪曲历史的责任意识。

如今为推进“印太战略”,美国继续默许甚至间接支持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言行。

例如2025年4月,日本以加入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联盟为条件,换取美方对其扩充军备行为的 tacit approval。

这类利益交换使日本右翼势力更加有恃无恐。

日本著名历史学者吉田裕曾提出,若日方真诚寻求与邻国和解,应效仿德国设立历史记忆基金,而非系统性删改教科书、淡化侵略记忆。#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然而现实表明,东京当局显然选择了截然相反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