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一只基金六年多涨了82倍,这几乎刷新了所有人的三观,很难不让人高呼“逆天”,甚至怀疑是不是输入法新出的“财富玄学”自动纠错。
有网友调侃说,这净值走势图简直像坐火箭,哪怕你是炒A股老韭菜,都得眼馋一下,觉得这个数字看着不像真的。
然而冷静想一想,真有这么神奇的投资机会能砸在普通人头上?这背后的故事,没点谜团和机巧,根本讲不圆。
先扒一扒这支被各路财经号热炒的“神仙基金”——先锋量化优选混合,成立才六个年头,初始规模两千万份,放在公募江湖里,类似于新开一个苍蝇馆子,门店小得掉头发,老板自己都不太好意思请亲戚来捧场。
可谁想到,成立仅两个月就玩了把心跳刺激的“持有人大逃杀”:九成投资者突然灵魂出窍一般,火速集体赎回,搬空1800万份额,场面壮观得像抢茅台。
这种大规模赎回,甩锅给市场情绪或者短线套利都解释不通,反倒像是有剧本的操作。
最关键的转折点,是合同的小尾巴里,偷偷藏着一条冷静到令人发毛的条款——大额赎回带来的赎回费用,居然要归到剩下人头上。
这一用力按键盘,净值,蹭蹭蹭飙升,从1块零几涨到快48块,几分钟里财富飞上天。
剩下那200万份额的持有人,账面浮盈漂亮得不真实,哪怕倾家荡产去投,也不敢相信这些数字。
但你要真以为,这样的造富盛宴属于韭菜们,那就真得歇歇脑子了。
别说牛市财神爷,连基金经理恐怕都要给算法磕个头,谢天谢地分到这波福气。
实际情况呢?那一大把净值,全摊到少数份额里,除非能全部兑现离场,账面上的暴富其实只能看不能吃。
谁能抢到那一小勺羹,还真得问问持有人结构和实际操作。
但遗憾的是,他们后来几乎都没能全身而退。亏了的依然亏,笑到最后的还是清盘规则。
别看到表面上的“六年涨幅8198%”,心头就痒痒,深究起来这数据和20年涨34倍的基金之王华夏大盘精选放在一起根本不具备可比性。
这里头的诀窍嘛,其实一眼就能看穿:48倍的单日跳涨占据了绝大部分“神绩”,剩下时日涨幅年化平均下来,只混了个行业中下游的水平。
说白了,这样的年化回报,认真抠一抠,和银行理财、中证500混基比起来,并不输,但绝没到“财富自由”的段位。
我们再瞅瞅现任经理曾捷,人设听上去还挺带感,北航工学硕士,履历里一板一眼,数理基础扎实。
但问题来了,这支基金2019年起规模几乎没长过,六年过去规模还在起步线晃悠,依旧原地打转、原地画圈。
慢慢翻开持仓细节,前十大重仓股只能勉强凑到20%,分散得像老派指数基金。
单只重仓瑞芯微市值占也才5.8%,看上去意思挺好,实际上把收益摊平了。
剩下的安路科技、苏州天脉就更不值一提,这比例低得肉眼可见,哪怕公司业务再高大上,也是锦上添花,主菜端上来还得靠行情凑热闹。
大家都说成长型基金要敢买敢压重仓,你看看这“撒胡椒面”的建仓,不是没赌性,是规模太渺小,想梭哈一把都没资本,说起来也是很丧气。
更玄乎的是,量化策略成了最佳挡箭牌。
披着“AI驱动、模型优化、程序交易”这层温和外衣,实际上不少配置还是追着市场热点团团跑。
近期重仓瑞芯微和安路科技,直接绑定了AI板块的轮动风口,道理你懂的,所谓“量化选股”,有时不过是顺应趋势压热点。
历史业绩一翻,2020年赚28%,2021年再冲40%,那会儿赶上科技股火爆,搭了顺风车也算给经理留点体面。
2022年一到科技退潮,直接暴跌29%,被市场按在地上摩擦。
到了2023年,收益是勉强保本,撵着4%溜边走。
今年头半年,6%的涨幅,连定期利息都不如。
六年看下来,真正能够归功于管理能力的涨幅,真的少得可怜,大头全靠那次单日乌龙赎回带来的“天降横财”。
让人更糟心的,是背后的基金公司本色。
实际控制人是一家做炒股软件的民间企业——指南针。
公司总共管理不足五千万,旗下十二只基金一大半小得不能再小,随时面临清盘红线的警告。
同一个经理曾捷独自包揽六支产品,这工作量打工人看到都要汗流浃背,况且每只基金前十大重仓配置还都大相径庭。
说实话,“一人多策”这事,要是放在流量明星身上,大粉都知道分身乏术,人力资源这关硬伤太明显。
你让一个人同步运行六套投资框架,严控风控、择时交易、仓位调配,还真有点给自己加戏的嫌疑。
最最关键的,其实是那随时可能被清盘的小体型。
0.4亿的规模,早已低于5000万的监管安全线。
谁都知道,一旦连续两个月缩水,清盘通知就杀到家门口。
那会儿,不管你净值曲线涂得多好看,还是大V“带节奏”吹得多玄乎,都没用了——一切归零。
数据和账面上的涨幅都成了镜花水月,没落袋的利润就是镜中花、水中月。
不少新手喜欢盲目追高,看着历史业绩和净值神话便鬼使神差冲进去,实际拿到收益的概率,低得让人怀疑人生。
VC圈子其实早盘算过,越是这种规模狭小、策略混杂的基金,另类黑天鹅事件发生率就越高,全靠运气存活,靠实力只是说得好听点。
拉远一点看,基金行业里靠爆款和神话故事生存的公司哪年不见?
但真正良性发展的产品,要么靠规模做厚安全垫,要么团队精细分工,长线能力经得住一轮又一轮牛熊洗礼。
可这里的逻辑,是沾了制度空子、擦着清盘的边缘、靠偶然事件拉抬账面数字。
投资者该看重的,是渠道够透明、管理够专业、投资理念够靠谱。
别心存幻想,一夜暴富只是梦话,追风口拼手速,结局多数时候只是又多认几句基金段子而已。
说到这里您可能也烦了,什么基金黑马、净值神话、散户撸羊毛,总觉得好事轮不上自己。
其实蔬菜摊的大妈早明白,稳赚的钱从来少得可怜,风险最大的事,一定是有人故意没讲清楚前因后果。
看到谁又吹捧爆表收益,不妨停下来喝口水,查查实际规模和持仓。
净值漂亮或许就是那一天的“意外惊喜”,一不小心就成别人故事里的陪衬。
投资路上,咱不怕慢,就怕冲动。
你怎么看这种“神仙基金”的财富神话?你相信收益奇高、净值波澜起伏背后,真有机会属于普通人?不如一起聊聊,你还见过哪些离谱的基金传说?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