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府这回是真急了。每年砸进去20亿英镑,就为了把三万多名寻求庇护者安置在全国各地的酒店里,这笔钱烧得纳税人心都在滴血。更离谱的是,有些合作企业靠着虚构床位发票,就能轻松套走数百万英镑,简直把政府当成了提款机。
就在公众的怒火快要烧穿屋顶的时候,新上台的工党政府终于出手了。他们宣布,要关掉一部分酒店,先把900名男性难民转移到两处闲置的军营里。首相斯塔默更是下了死命令,要求官员们在一年内关闭所有庇护酒店。这步棋,听起来像是要给纳税人省钱,但真的能堵上那个深不见底的窟窿吗?
昨天还在骂,今天就真香
这事儿最讽刺的地方,在于工党自己上演了一出“变脸”大戏。就在去年,当保守党政府提出类似计划,想把林肯郡一个空军基地改成难民营时,工党议员艾米丽·索恩伯里可是带头痛批,说这是“对国防资源的滥用”,更是“对难民的不尊重”,理由是军营条件太差,不适合人住。
可现在,风水轮流转。工党不仅自己捡起了这个被骂过的方案,还把它包装成了一个民生工程。国防大臣卢克·波拉德对着镜头信誓旦旦地说,启用因弗内斯的卡梅伦军营和东萨塞克斯郡的克劳伯勒训练营,是为了兑现关闭酒店的承诺。他承认,这绝不是什么豪华住宿,但能满足“基本需求”,而且相关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了。这种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省钱?还是更烧钱?
政府嘴上说着省钱,可账本却不一定答应。就拿这次被选中的两处军营来说,底子都不怎么干净。卡梅伦军营的营房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建筑,2018年就因为裁军闲置了。2021年临时安置阿富汗撤离人员时,还出过暖气故障导致12人感冒的糗事。
另一边的克劳伯勒训练营,那些模块化营房的水电系统已经老化得不行,光是改造预算就得砸进去1200万英镑。这是什么概念?这笔钱,足够支付400名难民在酒店里舒舒服服住上一年。为了一个所谓的“省钱方案”,先花一大笔钱去修破旧营房,这笔账怎么算都觉得有点玄乎。更何况,国防大臣波拉德也承认,老旧基地的改造成本会更高,而且这笔钱最终还得从内政部的预算里出。
暴力、官司和愤怒的邻居
把人从酒店挪到军营,麻烦事可能比想象中多得多。最直接的教训就摆在眼前:埃塞克斯郡的韦瑟斯菲尔德基地。去年启用后,不到半年就爆出3起暴力冲突,还有2名难民受伤。事后才被媒体扒出,负责安保的公司为了保住合同,竟然隐瞒了在基地里查获5把管制刀具的事实。
法律风险更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剑。就在今年,保守党政府的另一个军营安置计划,就因为被高等法院裁定违反了国防用途优先的法律而被叫停,已经花掉的800万英镑改造费,全部打了水漂。现在工党虽然提前和国防部打了招呼,但法律界人士普遍认为,长期把军事基地用作民用安置,依然存在巨大的合规风险。
更别提当地社区的反应了。卡梅伦军营就在因弗内斯市中心,离当地最火的城堡旅游景点只有800米,周围全是居民区和小商铺。把数百名背景不明的单身男性安置在这里,当地居民怎么想,不言而喻。
结语
说到底,无论是住酒店还是睡军营,都只是换了个地方而已。真正让纳税人数十亿英镑打了水漂的,是那个“失败、混乱且成本高昂”的庇护安置体系。下议院内政事务委员会主席布拉德利女爵说得一针见血,纳税人已经为这个烂摊子付了153亿英镑的“学费”。
这些年来,私营公司从移民危机中牟取“超额利润”,2023年一家公司就赚了1.87亿英镑,合同里写的超额利润返还条款成了一纸空文。而内政部呢?被议员们痛斥为“管理无能”,面对挑战束手无策,连最基本的合同监管都做不好。
现在,政府总算开始亡羊补牢,说要搞什么成本透明化平台,让所有开支都上网公示;还要给那些等了半年还没结果的申请者开辟快速通道,让他们能早点工作养活自己。听起来很美好,但过去十年,类似的改革方案出台了7次,最后大多不了了之。
当那900名难民从酒店搬进军营时,英国人真正关心的,不是他们住得好不好,而是自己交的税,能不能别再这么不明不白地被浪费掉。如果根子上的管理问题不解决,再怎么折腾,也只是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