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战场死敌美俄竟联手求购中国一物,硝化棉揭示中国深不可测的战争潜力

乌克兰战场打得不可开交,战场之外却出现了一幕奇景。

美国和俄罗斯,这对在冲突中水火不容的死敌,竟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中国,争相购买同一种物资。

一个听起来陌生的化学名词,却是制造炮弹和火箭推进剂的核心原料。没它,现代军工生产线就得当场停摆。

欧洲傻眼,美国也得偷偷买

欧洲人想帮乌克兰补充弹药,结果发现自家工厂的产能根本跟不上,急得团团转。

到头来还是得依赖中国的供应。

这就很尴尬了,欧洲之前还在大张旗鼓地抵制新疆棉花,现在却不得不进口用中国棉花制造的硝化棉,这无异于自己打自己的脸。

德国专家霍契尔直言,没有中国的硝化棉,高爆弹的生产根本无从谈起。就连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在今年二月的盟国会议上,坦承火药原料等零组件的短缺问题。

美国那边的情况则更加微妙。

现任总统特朗普领导下的政府,一方面公开指责中国在帮助俄罗斯的战争机器,另一方面却通过土耳其和德国的中间商,悄悄进口中国的硝化棉,用于援助乌克兰的弹药生产。

俄罗斯靠它续命

俄罗斯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自2022年战争爆发以来,在西方的严厉制裁下,俄罗斯的军工体系本应受到重创。

然而,来自中国的硝化棉成了救命稻草。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俄罗斯的硝化棉进口量从2022年的700吨,暴增至2023年的3000多吨,其中中国供应商是绝对的主力。

今年第一季度,俄罗斯就从中国进口了110吨,直接用于前线炮弹的制造。

美国情报部门更是点名道姓,指出像武汉全球传感器科技和武汉通盛科技这样的中国公司,正在为俄罗斯的武器扩产提供帮助。

一个小玩意儿,卡住全世界脖子

简单说,就是用棉花或木浆里的纤维素,经过硝酸和硫酸处理后得到的一种黄色固体。它由普鲁士军官舒尔茨在1860年代发明,催生了无烟火药,彻底改变了战争形态。

如今,全球硝化棉产量的七成来自中国。

位于南京化工园的一家工厂,年产量就高达1.5万吨。更可怕的是,中国硝酸年产量高达28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

理论上,一吨硝酸就能制造一吨火药,这意味着惊人的弹药生产潜力。

这些冰冷的数字摆在面前,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俄都得看中国的脸色了。

这才是真正的战争潜力

硝化棉事件,如同一扇小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那深不可测的战争潜力。

所谓战争潜力,就是一个国家将庞大工业实力转化为军事力量的能力。

看看这些数据:2023年中国工业产值高达12.6万亿美元,钢铁年产能超过10亿吨,而美俄加起来还不到1亿吨。

造船业更是世界第一,军舰下水的速度被形容为“下饺子”。战时只要将45%的民用造船能力转为军用,一年就能造出258万吨的军舰。

空军方面,歼-20在2024年产量破百,成为全球第二款年产过百的五代机。

陆军的99式坦克、先进的火箭炮技术,都已实现自主生产。庞大的汽车工业,只要拿出10%的产能,就能年产1.5万辆坦克。

这一切的背后,是“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

它将民用产能与军工需求紧密捆绑,一旦有事,整个国家的工业机器都能迅速转入战时轨道。

结语

硝化棉的争夺战,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现代战争不仅是前线士兵的较量,更是后方工业体系的对决。

西方国家因为追求廉价劳动力和税收优惠,将大量基础工业转移到中国,造成了自身的产业空心化。

乌克兰危机,只是将这一苦果彻底暴露了出来。

中国的优势,并非一时运气,而是几十年工业体系积累的结果。这种深厚的潜力,让任何对手在选择对抗前都必须三思。

说到底,能造,才是真正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