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中国空军的智慧:苏35超视距是软肋?换个战场,专治美军侦察机

这年头,聊起军事装备,总有一帮“参数党”跳出来,拿着小本本,对着一堆数据指点江山。

雷达探测距离短了不行,导弹射程近了是垃圾,隐身涂料差一点就得开除球籍。

这逻辑,就像拿百米冲刺冠军的标准去要求一个马拉松选手,你说可笑不可笑?

现实世界,尤其是在大国博弈的牌桌上,从来不是简单的斗兽棋。

你以为是王者荣耀单挑,实际上人家玩的是德州扑克,手里的牌怎么打,比牌本身是A还是K重要得多。

很多时候,一件装备看着像个“偏科生”,甚至在某些主流赛道上就是个弟弟,但换个场景,欸,人家可能就成了MVP。

这背后藏着的,不是技术玄学,而是赤裸裸的“任务需求”逻辑。

说白了,就是让你干什么活儿,你就得是什么样的“工具人”。

咱们当初引进苏-35这事儿,就是个绝佳的例子。

消息刚出来那会儿,军迷圈子里炸了锅。

不少人扼腕叹息,觉得这笔买卖有点亏。

为啥?

因为用“超视距空战”这个最时髦的尺子一量,苏-35的短板那叫一个明显。

它的“雪豹-E”是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在“五代机标配有源相控阵(AESA)”的时代,听着就落后半个身位。

再加上配套的导弹射程,跟咱们自家的歼-10C、歼-16比,似乎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于是乎,一种论调甚嚣尘上:苏-35的超视距能力是软肋,我们是不是买了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魔幻的是,几年下来,我们回头再看,这块所谓的“软肋”,压根就没上过“战场”。

而苏-35,反而在另一个我们更需要它的地方,干得风生水起,成了让某些人头疼的“空中城管”。

这个地方,就是广袤的远海,尤其是南海和东海。

我们来盘一盘这里的游戏规则。

美军隔三差五派来的P-8A“海神”反潜巡逻机、RC-135战略侦察机,是来干嘛的?

是来跟你玩超视距空战的吗?

当然不是。

这些家伙,本质上就是一群挂着军机牌照的“狗仔队”,飞得慢悠悠,浑身长满“眼睛”和“耳朵”,贴着你的脸进行各种电子侦察和拍照。

对付这种目标,你派歼-20去?

那是杀鸡用牛刀,大炮打蚊子。

歼-20是踹门的刺客,一身的本事都在于隐身突防,一击毙命。

让它去跟一个慢吞吞的“胖子”在天上玩几个小时的“猫鼠游戏”,纯属浪费宝贵的飞行小时和发动机寿命。

那派歼-10C或者歼-16呢?

也不是不行。

但问题来了,这些“狗仔队”特别能耗,它们仗着自己航程远,总是在距离我们海岸线很远的地方晃悠。

你要是腿短,飞过去撵一趟,油刚够返航,人家掉个头又回来了。

你来我走,你走我来,用续航优势活活把你拖垮。

这时候,苏-35的“天赋”就显现出来了。

它的第一个天赋,就是“长腿”。

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苏-35的内油量惊人,作战半径巨大。

挂上两个副油箱,它能在目标空域滞空好几个小时,跟上班打卡一样。

美军的侦察机不是能耗吗?

行,我陪你耗。

你飞多久,我就盯多久,看谁先熬不住。

这种感觉,就像小区里有个小混混天天在你家门口晃悠,你请个普通保安,撵一次跑一次,没用。

你直接请个能24小时坐门口嗑瓜子的壮汉,那小混混自己就觉得没趣了。

苏-35的第二个天赋,是“蛮力”。

对付侦察机这种“软柿子”,你不需要用昂贵的导弹去锁定它,那会升级事态。

你需要的是物理上的压迫感。

而苏-35,简直是为此而生。

它装备的两台117S矢量发动机,赋予了它超强的低速机动性。

什么“眼镜蛇机动”、“落叶飘”,这些花里胡哨的动作在空战中可能用处不大,但在近距离“别车”的时候,简直是神技。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架慢悠悠的P-8A正在专心致志地偷窥,突然旁边窜出一架苏-35,距离近到只有十几米,飞行员甚至能看清对方惊恐的眼神。

紧接着,这架苏-35在你头顶上来一个潇洒的“桶滚”,机翼刮起的涡流让你感觉飞机都要散架了。

你是什么感觉?

你还敢继续往前飞吗?

估计当时美军飞行员的裤子,得好好检查一下。

这不是打仗,这是在秀肌肉,是在划定红线。

苏-35用它强悍的机体和卓越的机动性,完美扮演了这个“空中霸王”的角色。

它不需要开火,光是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威慑。

所以你看,所谓的“超视距软肋”,在我们赋予它的“远海拦截”任务里,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我们压根就没打算让它去跟F-22、F-35硬碰硬。

它的岗位,是“远洋哨兵”和“金牌保安”。

在这个岗位上,它的长航程、大载弹量(可以挂满近距格斗弹和电子战吊舱)、以及无与伦比的低速操控性,反而成了最大的优势。

这种“物尽其用”的智慧,在军事史上比比皆是。

马岛战争,阿根廷的老旧A-4攻击机,参数被英国的“鹞”式战斗机吊打。

但阿根廷飞行员硬是靠着对地形的熟悉,玩起了超低空“狼群”战术,贴着海面躲避雷达,一举干沉了英军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你跟我谈参数?

人家直接掀桌子了。

还有伊朗,手里那批快50岁的F-4E“鬼怪”战斗机,雷达在今天看来就是个古董。

但伊朗人脑洞大开,用它来对付美军的无人机。

无人机飞得慢,正好被F-4E这种老飞机的低速巡航能力克制。

人家不跟你比谁看得远,就比谁更能磨,结果还真让它打下来过。

说到底,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

一个组织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它拥有多少“六边形战士”,而在于它能否把手里的每一张牌,都打到最合适的位置上。

让拳击冠军去当保安,看似大材小用,但如果小区的首要威胁就是流氓打架,那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苏-35就是这么一张牌。

当歼-20作为尖刀,负责在未来战场上“踹门”和“点穴”时,苏-35就能化身“带刀护卫”,在后方清扫战场,保护高价值目标,或者继续干着它最顺手的活儿——把那些不请自来的“苍蝇”们,撵出我们的天空。

所以,别再抱着参数表不放了。

真正的智慧,是看清自己的需求,然后用最刁钻的角度,让对手的优势变成劣势,让自己的“软肋”变成“铠甲”。

这,比多几百公里射程,要厉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