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全运会金牌收割机王曼昱,曾被她Pua过的混双搭档,如今竟这样评价她

“锻炼一下,你以后场面大着呢。 ”2021年全运会混双决赛后,王曼昱对搭档曹巍的这句话,如今看来像极了“魔鬼教练式鼓励”。当时两人惜败昕雯组合摘银,曹巍面对话筒紧张得磕磕巴巴,王曼昱却轻描淡写把发言机会推给他,美其名曰“锻炼”。 谁能想到,这句带着点“PUA”色彩的调侃,竟一语成谶,三年后曹巍真的成了应对各种大场面的百万粉丝主播,而王曼昱自己则成了全运会史上首位女单、女双、混双大满贯得主。

曹巍最近在专访中坦言:“曼昱护台面积太大,完全不需要我操心! ”这话乍听是夸奖,细品却透着一丝“失业危机感”,原来和王曼昱打混双,男选手可能真要失业了?

绝对实力

王曼昱的混双搭档们有个共同感受:她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活。 曹巍说“护台面积大”并非客套,而是技术事实。 王曼昱身高臂长,中远台相持能力极强,经常能反拉男选手的球且上台率超高。 这种能力让她的混双搭档可以更专注进攻,而非疲于补位。

王楚钦曾直接点破关键:王曼昱是女子技术男子化的代表。 她的反手拧拉等先进技术堪比男选手,甚至能和搭档打出“一板过”的杀伤性球。 2023年布达佩斯世锦赛混双比赛中,王曼昱腿伤严重到放弃单打,却仍与王楚钦咬牙逆袭夺冠,这种硬仗能力,连男选手都佩服。

全运会上有前辈评价她“打混双如男双”。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她能与风格各异的搭档都能快速磨合:无论是于子洋的青春热血,曹巍的左手快攻,还是林高远的稳健控场,她都能迅速适配。

“命运感”

2017年全运会,18岁的她与19岁的于子洋搭档,竟一路黑马杀入决赛,为黑龙江拿下史上首块全运会混双金牌。 当时谁能想到,这对青少年组合能击败郝帅/王艺迪等成名搭档?

四年后的“曼巍组合”更展现技术革新。 曹巍是左手持拍擅长前台快攻,王曼昱右手持拍专精中远台相持,这种“矛与盾”组合使他们的攻防转换比传统组合快0.8秒。 2021年全运会混双决赛,王曼昱右腿拉伤仍坚持作战,曹巍则打出连续搏杀,将昕雯组合逼入决胜局。 这种带伤搏杀的精神,成了国乒新生代的经典注脚。

而王曼昱与林高远的“圆满组合”更是稳定得可怕。 两人搭档15场混双赛事,两次夺得全锦赛金牌。 2022年全锦赛混双决赛,他们击败王楚钦/孙颖莎夺冠,王曼昱赛后透露:“赛前准备不多,靠的是场上实时沟通。 ”这种默契已超越战术层面,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魔鬼

王曼昱的混双成功绝非偶然。 她的训练包含大量心理抗压模拟,这也是为何她能在关键分处理时保持稳定。 2021年全运会她身兼多项,赛程密集到两场比赛间隔不足2小时,她却毫无怨言。 混双决赛右膝受伤后,第二天女单比赛时腿上缠满肌贴,却仍说“没把注意力放伤病上”。

她更擅长激发搭档潜力。 与曹巍训练时,她让曹巍甘当“人肉发球机”配合特训;采访中主动给年轻搭档发言机会。 这种“带新人”的意识,让于子洋、曹巍等搭档都在与她的合作中迎来职业生涯突破。

王曼昱的混双搭档名单堪称“顶配”:从张继科的老少配趣味组合,到樊振东的“烟花式”高能爆发,再到王楚钦的“王炸”逆袭。 每个搭档都能与她碰撞出不同火花,这背后是她强大的适应能力和技术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