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话少味浓|一份粗放的138座收缩城市名单怎么来的

“一觉醒来,138座城市集体被拉黑,连哈尔滨都上榜,这名单比天气预报还玄幻。”

朋友圈刷屏的图里,密密麻麻全是红点,最扎眼的是一行字——“国家发改委发布”。我顺手点开,名单里真有自家门口那座小城,评论区瞬间炸锅:“房价要崩”“快跑”。可没过两天,池州官方跳出来打脸:没这回事,发改委压根没发过。剧情反转得比网剧还快,不少人却已经在盘算要不要挂房。

名单到底从哪冒出来的?扒了一圈,源头是一篇发在《河南社会科学》的论文,作者三位郑州大学的老师。论文里夹着一张表,列了138个“收缩型城市”。11号晚上,杂志公众号把文章全发了,第二天就被自媒体掐头去尾,直接安上“官方发布”四个大字,像病毒一样扩散。

论文说,他们用六普和七普数据对比,发现这些城市人口连续下降。听起来挺科学,细抠全是槽点。国际研究网络SCIRN的标准是“人口流失超两年+结构性危机”,可全文没提哪座城市真碰上危机,连“危机”俩字都没展开。国内通行说法是“城区人口连降三年”,可论文直接用整个地级市的数据,把县城、乡镇全算进去,等于拿一整锅汤判断一颗花椒辣不辣,难怪结果让人懵。

更尴尬的是,同一个作者团队,网络首发版写了139个城市,正式见刊变138,少的那一个去哪了?没人解释。名单一上网,就成了铁律,连中介都敢拿它当“官方背书”劝人降价出货。

一个学术表格变成楼市恐慌,只需要一个夜晚。三位学者可能只想完成课题,杂志想蹭热点,自媒体要流量,层层加码后,138座城市被贴上“完蛋”标签,招商引资直接吃闭门羹。最惨的是那些本就努力转型的城市,一张嘴说不清,跳进黄河也洗不净。

论文里还提到“收缩型城市面临经济衰退、数字经济发展缓慢”,可没给出具体数字,也没说跟谁比算慢。读者只看到“衰退”俩字,脑内已经上演空城计。学术语言一旦脱离注释,就像脱缰的野马,踩碎的是无数普通人的预期。

说白了,这138顶帽子,既没量过头围,也没问过当事人。城市和人一样,有人长胖有人缩水,本属正常波动,却被一篇论文判了“慢性死亡”。更离谱的是,最初转发的那波自媒体,流量吃饱后悄悄删文,留下一地鸡毛。

池州辟谣后,名单热度没降反升,很多人宁愿相信“辟谣就是坐实”,继续转,继续吵。热搜体质一旦附体,真相反而成了配角。三位作者和杂志社至今没吱声,大概也没想到,学术脚注能掀起这么大的浪。

城市收缩不是洪水猛兽,底特律 shrinking 了半个世纪,核心地段依旧灯火通明。把十年人口变动简单化成“死亡名单”,跟拿一次体检报告判人生死差不多草率。真要操心,不如去查查那些小区晚上亮了几盏灯,比看表格靠谱得多。

闹剧闹到这儿,论文作者会不会出来走两步?杂志社要不要补个勘误?没人知道。唯一确定的是,下一波“官方名单”已经在路上,毕竟恐慌永远有市场。你所在的城市上榜了吗?如果上了,你打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