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号,中国特高压大亨——保变电气,市值171亿,竟然把印度市场扔了个干脆,1.37亿的股权便宜卖了,还不如当初投入的钱多呢!
更让人咋舌的是,接盘的阿特兰塔正是保变电气当年亲自带大的小伙伴,“徒弟”成了大腕,“师父”却惨遭赶走!
莫迪当时大喇喇说要把印度变成“全球大工厂”,结果算盘打错了,外资都跑路了,这不禁让人想问:他心心念念的“印度制造”,还能撑多久呀?
印度外资像打了“鸡血”一样逃得飞快,商场就跟个大逃亡现场似的,海外公司简直比谁都溜,脚一抬就跑。据统计,这七年里,有3200多家跨国企业彻底关了在印度的门,占外企总数的二成还多呢!
这些退出的公司来自车子、钱财、电子零件、卖东西等一大堆地方,就像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倒下去,真是闹得不得了!
2023年,保变电气在印度的业务简直是一场灾难,整年收入连个零花钱都没挣到,只有可怜的三万块人民币,连水电费都缴不起。曾经信心满满的保变电气,在印度几乎要散架了。到2025年5月,他们不得不以1.37亿人民币的白菜价,把印度公司的90%股份甩了出去。
在印度这片热土上,外资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其中福特的撤退简直就是个活教材。1995年,它满怀希望想在印度扬名立万,可结果呢?25年过去了,福特的成绩单惨不忍睹,市场份额连2%都不到!
竞争像打麻将一样激烈,亏得让人心疼,福特终于扛不住了,2022年宣告撤 销印度的生产线,大约4000名员工只好回家歇着,印度政府的“印度制造”大计也遭了个大耳刮子。
乍一看,莫迪政府这套吸引外资的把戏,好像是超火爆,但背后的问题就像藏在地毯下的狗屎一样开始冒泡了。首当其冲的是,印度政府对外资的“榨取”心态昭然若揭,要想来投资,可得先搞懂印度那些法律规矩,外国人最多只能拿40%的股份,剩下的还得留给自己。
这下外企连自己家的事都弄不明白了,做决定时更是像个瞎子碰墙!
接下来,政府居然提了一堆无理的要求,拿可口可乐举例,印度曾硬要它交出秘方,这简直就是霸王条款啊!严重侵犯了知识产权。可口可乐不干后,印度政府就开始对它处处刁难,结果在印度挣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再唠唠那些外企,想着在印度本土化的压力下借着“印度制造”这项政策东山再起,结果却被一堆政策折腾得身心俱疲。印度政府硬要求外资用上一部分本地零件,听上去是为了扶持本土产业,其实就是给家里小老板们打了针,忙着“输血”呢!
这些公司在面对越来越高的花销和质量问题时,才猛然发现这所谓的“印度梦”简直就是海市蜃楼,更让人生气的是,印度的做生意环境真是个大烂摊子!
电力像个调皮的孩子,总是没事儿停一停,工厂干活没法专心,产量跟着走下坡路,物流费用嚷得贵得像天上掉下来的金蛋,占了GDP的18%,这让印度的企业真是受罪,那些想着“便宜劳动”来捞一笔的公司,只能默默叹气,根本翻不了身。
莫迪政府的“印度制造”看起来闪闪发光,实际上一堆毛病从基础设施虚弱,到政策一天一个样,把外国投资当成个稀罕物,跟中国那套比起来,印度简直就是走路摔跤还不长记性。
中国搞得基础设施啥都齐了,政策也稳得天上掉饼,外资像是流水似的涌进来,经济蹭蹭地往上涨。而印度呢,还在那儿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戏,就是摆脱不了穷困潦倒的日子!
莫迪的“印度制造”计划就像是个泡影,一捏就破,现实狠狠给了它一巴掌,剩下的就是些空话和慢慢碎掉的幻想。
除了福特,三星在印度的日子也不太好过。2025年初,他们那儿工人罢工闹得像过年一样热闹,要求真是五花八门:想要工资直接翻倍,工作时间缩到五天七小时,还有个更绝的,居然想把岗位搞成“传家宝”!
要是工人挂了,家里的人得顶上,三星一定得把亲戚拉来干活。可面对这些离谱的事,三星一点面子都不给,死活坚持要是工人不停罢工就得停工资甚至踢走他们。结果这一场闹腾持续了好几星期,不仅让生产彻底瘫痪,还暴露了印度的劳动制度简直跟石头一样硬。
说到印度的消费市场,表面上看是个15亿人口的大瘤子,实则暗藏毒瘤——消费能力严重不均衡,敢情只有2000万有买力的人,这对外资企业来讲简直就是个大惊吓!
不少公司在印度开设了分部,看上去前景一片光明,其实搞得像是“开车没油”,根本赚不着钱。为了保住这些闲坐着的员工,真是忍痛吞进一大堆费用,搞得整个形势就跟“在印度捞金,回家光溜”一样,一分钱都挣不到!
这次外资流失把印度经济搞得一团乱,也让不少跨国企业长了见识。看上去印度的商机满满,其实坑也不少,能在这场闹剧中活下来的,才算是真正的赢家呀!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