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带娃考证太难,设计院加班多,短视频刷不动

其实人生就跟抢红包一样,每天抢来抢去,最后还不是一堆“再接再厉”和“手慢无”。有时候甚至觉得,带娃+设计院+考岩土这一套组合拳,比拼手速还拼命,手慢了——下一秒,娃哭了,甲方到了,题没做完,老板也顺手发来一堆加急任务。你要说这是生活?不,这是一场让人一边怀疑智商一边怀疑人生的综艺大混剪,不幸的是,你既是选手又是摄像。

凌晨一点,正常人刷短视频刷到入魔,梦里全是帅哥美女和AI换脸。我呢?窝在书房的角落,台灯偷偷只开一格——省电不说,主要怕把娃照醒了。他要真醒了,考岩土的梦也就碎了,顺便还赠送你明天没睡醒的爆炸头。肩膀硬成铁饼,规范纸上一道口水印,那是我最后的倔强。白天在设计院赶个项目,老板让你五秒出图、十秒给修改意见。骑着共享单车飞奔回家,拎着娃、抱着奶粉罐、还得顺手想着晚上别做咸菜土豆,营养要均衡。不说临渊羡鱼,也不指望临窗做题,能弄明白今晚到底先洗哪个袜子就不错了。说好的人生要有意义,我只想有把干净的鞋穿。

你要说带娃、工作、考证三连击是人生修行,不如说是命运的赏赐,一次把你所有主副线一起点满。大概只有设计院上班、带娃回家、熬夜看书这组合,才能让你明白什么叫时间单位“以秒计”。别人说自己的时间珍贵,我只有一个感受——我的时间稀缺到连喘气都得预约。如果哪天连上厕所都要赶着去,我也不会意外。你说苦不苦?也苦。但苦中带点咸,咸中有点甜,毕竟妈妈也是人,不是钢铁侠,更不是定时炸弹(虽然时常炸裂)。

有的人备考第一天就摩拳擦掌,高举flag,立志要当“榜样家长”。我呢?第一天坐在娃的爬行垫上发呆,严肃地问自己:为啥要这么折腾?搞清楚没,才好继续折腾。社会流行“人设”二字,我的人设是——不想被生活PUA。想给娃当个说到做到的榜样,等他长大了别问我:“妈,你说坚持,结果你也没坚持啊?”多尴尬。还有就是,设计院里混口饭吃,哪有不进阶不升级的道理?岩土证书不是镀金的,但没证就像光着膀子和老板谈工资。一想到可以多点选择权,少点“被选择”的绝望,我就有了继续装死的动力。你说“不是为了别人”,其实也是,不然我图啥?难道图加班图脱发吗?

但人总有累到崩溃的瞬间。比如甲方连夜加班,回家娃又发烧,老婆不在,一身臭汗又焦虑,读规范读到想掀桌。“不考了,今年真不行。”可一想到初心,那点死撑的勇气又回来了。说不定等娃长大点能记得,他妈也曾在夜深人静时候,靠着学习和自律,没让自己彻底猝死。所以坚持主义,真是一种“自虐”美学。

网上总是流行自我感动:备考路上总有“神队友”出现。现实是,队友能帮你买一杯奶茶,能偶尔带娃去楼下转,可大部分时候,娃饿了还是喊你;娃哭了还是喊你;娃尿裤子绝对百分百喊你。你家那位嘴上说“你累就歇会儿”,但半夜娃醒了还是你爬起来的速度更快;“周末我带娃”,可等娃吵着要出去时,这锅又递回给你。话虽不假,人家也不是不想帮你,只是这事儿压根他共情不了。有些人的目标清晰,有些人的“目标”就是你“考证”这个事本身。“你搞定了我们都轻松”,这是不变真理。

一开始老是纠结他为何不帮忙,帮得不够多。后来想通了,完全靠自己,反而更踏实。队友不帮,阳光照常升起;队友帮了,家务少一半,考证难度减一点,但不考照样难过。我的作息安排精细到什么程度?早上天还没亮之前醒一次,刷规范;中午食堂扒拉两口,回座位边吃边做题;晚上等娃睡着,强打精神再啃两小时。如果我有“内鬼”监控,我的人设应该叫“白天打工人,晚上学霸魂,中间夹杂奶爸苦”。这一年,电影院别想了,商场绕道走,朋友聚会永远缺席。别人互动刷爆朋友圈,我只会刷错题集。

备考如修仙,没啥歪门邪道。那年头我天天幻想有神仙总结的“通关秘籍”,后来才搞明白:所有抄近路,最后都绕回规范。真题做三遍后,你才服了气:拼的就是谁跟那本厚得能砸死人的规范混得更熟。什么叫回归规范?不是假装念一念就行了,而是页角卷边,重点画到彩虹堆叠还不够,考点在哪,一翻那一夜都能梦到。真题刷到恶心,答题套路变成肌肉记忆。拆开说:任何投机取巧到最后统统是“无用功”。

我立了奇葩规矩,别人刷短视频刷到世界尽头,我往规范钻,手里把它摸到比我娃的脸都熟;午休不睡觉,不是养生,而是继续刷题;周末朋友聚会,我红着眼在家默背条文。不是不想放弃,而是心里太明白,一旦放松下来,那种紧张感再也回不去了。你挺住一天是一天,不然梦想和头发一起掉。那次高铁出差,边啃盒饭边啃题,有阿姨来问,“小姑娘,这么拼干嘛?”我当时嘴硬:“为娃攒点底气,也为自己争口气。”说实话,后半句其实才是真相前半句的“托词”,到底是为谁谁说得清?

有小伙伴私信问:“到底得准备到啥程度,才算有把握了?”我一边笑着一边示范:随便捡套真题,不用再查规范,题一看思路就来,仿佛脑子有外挂。不确定能不能“稳过”,但至少你不会一看到冷门考点就手抖尿裤子,不用再担心哪章是不是记岔了。别人刷一遍我刷三遍,别人纠结一遍我懒得纠结。直到最后一套题做下来,成绩70、80,甚至敢在考场上偷个懒写个段子。到那一刻,你就明白:其实谁也不是天选学霸,只是比谁装得更淡定多一层。

考完那天我像被拧干的葱花一样,半点水分没有。成绩出来,电脑前抱着娃,眼泪有点掉,鼻涕也跟。不是感动票价值回,而是想起整整一年,夜深人静苦读,娃在怀里睡着,我还在和规范死磕。其实结果是不是“合格”没那么重要。说白了,不是世界从此为你敞开大门,而是这个过程才是人之所以还能不摆烂的底气。

有些苦你真得自己熬。卷边的规范,破损的笔迹,那一摞摞试卷,回头看,发现自己居然没在带娃和工作夹缝里被生活碾成肉饼,反而还递交了一份答卷。老实说,从“我熬不下去”到“原来我能行”,这跨步大得能申请专利。带娃本身就像闯迷宫,设计院是定时炸弹,考证像拉扯游乐场的断电开关,都能活过来,没有成就感才怪。

网上正能量段子说“坚持到最后,回头看都是风景”。其实风景也都是汗和泪混着记忆的味道。但你要说不值吗?哪怕以后一事无成,这一年我起码证明了——“别小看我。”给娃攒的不止是底气,还是一个不那么怂的家长形象。人在生活的夹缝里,觉得自己能挺一场,有时比什么金牌银牌都舒坦。

所以啊,要是你现在就在考证路上痛苦挣扎,头发一把一把掉,娃一夜夜吵闹,甲方催方案催得你白眼翻出花来。那也千万别太快服输。因为等你哪天再回头看,那些你咬紧牙关熬下来的夜晚,都像是某种奇怪的勋章。不是给别人炫耀的,是给自己信心的。人生游戏没剧透,唯一的外挂就是你每次没躺平,每次还爬起来,哪怕是搓着面条一样心态也行。

反正生活本来就荒诞,谁不是带着碎掉的梦想,在满地掉发、离合器快坏掉的自信里,一边吐槽一边往前走?我们不都是这些边自嘲边自救的“勇士”嘛?至少现在我可以拍着胸脯说一句——带娃、混设计院、考证,还有啥能让我认怂?最多就是掉点头发,反正脑壳还在。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