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液冷技术:AI算力背后的“散热救命稻草”

当单个AI芯片功耗突破1200瓦、机柜发热量堪比小型锅炉时,传统风冷彻底失效。液冷技术正以5倍于风冷的散热效率,成为拯救全球算力的“终极方案”——它让谷歌、阿里云的数据中心省下上亿电费,更让国产芯片在90℃高温下稳定狂奔。

液冷技术:数据中心里的“超级空调”

风冷散热撞上了物理天花板。

传统数据中心靠风扇散热,但如今英伟达一颗H100显卡的功耗就超过700瓦,整台AI服务器发热量是普通服务器的3到5倍。

风扇拼命转也压不住高温,机房像蒸笼。

这时液冷技术登场了:把服务器“泡”在特殊液体里导热,效率提升5倍 。

阿里云把服务器浸在绝缘冷却液里,温度飙升时液体会沸腾吸热,瞬间带走热量。

这套方案让数据中心PUE值(衡量能耗的关键指标)从1.5降到1.09,相当于省电34.6%,设备故障率直接砍半 。

两大赛道:冷板式与浸没式的对决

冷板式液冷——改造成本低的“保守派”

适合老机房升级,只在芯片上贴一块金属冷板,内部流过冷却液。

华为的Atlas超级计算机用这套方案,液冷占比超95%,总算力冲到1024P(相当于50万台笔记本电脑) 。

曙光数创的动态冷板更智能:微流道设计让散热面积翻5倍,GPU温差控制在±1℃内,超频潜力释放20% 。

浸没式液冷——颠覆传统的“激进派”

把整台服务器泡进氟化液,液体直接接触芯片。

英维克为字节跳动打造的浸没系统,单机柜散热能力冲到100kW,抵得上20台家用空调 。

智绘绿洲的新方案让冷却液沸腾效率提升60%,千亿参数AI训练时温度波动不超过±2℃ 。

国产替代:从“卡脖子”到“超车”

冷却液破垄断

3M曾垄断电子氟化液市场,一升卖3000元。

浙江巨化股份突破纯度99.999%技术,价格压到900元,阿里云浸没系统用的就是国产氟化液 。

电源与泵的逆袭

中恒电气的高压直流电源市占率超50%,牵头制定国家标准。

其液冷管理系统适配英伟达芯片,海外业务一年暴涨257.9% 。

大元泵业的屏蔽泵像液冷系统的“心脏”,在华为、浪潮供应链中市占率30%,工作时噪音比冰箱还低 。

技术突围:液冷系统的三大命门

防漏液:血管级密封

川环科技研发的柔性管路可弯折10万次不漏,管内加装AI传感器,0.1秒内锁定泄漏点。

这套“血管系统”已用于华为液冷机柜 。

降成本:从奢侈品到日用品

2018年浸没式液冷单机柜部署成本15万元,2025年降到8万。

飞龙股份用汽车水泵技术跨界研发电子水泵,体积缩小40%,价格比进口低一半,绑定腾讯数据中心 。

废热变宝藏

台达的800V液冷系统把60℃废热回收,驱动办公楼供暖。

某数据中心靠卖废热,一年增收1200万元 。

场景革命:液冷走出机房

超充站:5分钟充好电车

中恒电气在武汉落地720kW全液冷超充桩,自研60kW液冷模块降温,充电线细如手腕,重量轻到女生单手拎 。

机器人关节降温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的电机关节温度超100℃时,动作会卡顿。

三花智控的微型液冷模组让关节降温40℃,续航提升3倍 。

手机芯片救星

强瑞技术为台积电CoWoS芯片封装提供液冷测试设备,解决3nm芯片试产时的“烧芯”问题。

全球仅此一家能达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