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摆在眼前:一直被誉为“中国铁哥们”的巴基斯坦,为什么最近却一边出动中国制造的军舰参加与美国的联合军演,另一边却把自己最大的油矿交给了美方企业?
这是一种背叛?还是一次高难度的战略平衡?又或者,这是南亚大国在中美激烈博弈下的求生之道?
2025年7月下旬,巴基斯坦海军突然宣布参加“2025联合航盾”多国海上联合军演,而更吸引眼球的是:这次参加演习的,是中国为巴基斯坦打造的“054AP型”护卫舰——塔里克号。这艘被誉为“中巴防务合作象征”的现代战舰,如今却在与美国第七舰队并肩而行的画面中出现,引发了外界强烈关注。
与此同时,另一则信息在能源领域掀起涟漪:巴基斯坦宣布,将其位于俾路支省、全国最大油气储量区——鲁克区块的开发权,正式授予美国能源巨头康菲石油公司。
短时间内,巴基斯坦在安全与能源两个关键战略领域向美国“靠拢”的举动,让舆论纷纷质疑:“巴铁变心了?”
然而,事实并非那么简单。今天我们就通过这场军演和一座油矿的背后,看清一个事实:在中美全球博弈的格局之下,巴基斯坦并非站队,而是更像在表演“高空走钢丝”的国家博弈艺术。
在本次多国联合海军演习中,巴基斯坦派出的主力舰艇之一——塔里克号护卫舰,由中国沪东造船厂为巴方量身打造,装备有中国自研导弹、雷达系统,是典型的“中巴联合军事工业成果”。
但这艘满载“中国技术”的军舰,却被安排在与美国海军的联合训练编队中,参与科目包括反潜作战、编队机动、通信协同等典型“北约战法”的科目。
这一举动的信号耐人寻味:第一,这并不意味着巴基斯坦背弃中国。 相反,这是巴方对中国军工产品的一次“公开展示”,借美军平台传播“中式军舰”的实战能力。第二,这代表巴方在安全合作上寻求多元化保障。 近年来,巴基斯坦遭遇了极为严重的内外安全挑战——俾路支分裂主义、塔利班渗透、印巴边境对峙、红海航道威胁,这让其在传统依赖中国产品的同时,也尝试在国际军事合作上“多条腿走路”。第三,这也是对美国释放信号:巴基斯坦并不完全倒向中国,仍有调整外交走向的能力空间。
在美中角力日益升级的背景下,巴基斯坦选择不被两边“捆死”,而是借由中国产品与美方互动,精准操作一场“军事合作的外交投石”。
比起一场军演,巴基斯坦将“鲁克区块”开发权交给美国,更具有长远和实质影响。
这个区块位于资源丰富却局势敏感的俾路支省西部,储量超过1.2亿桶原油和3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是巴国内最重要的能源资产之一。
此前,该区块一度由中资公司与巴方合作开发,因地形复杂、安全局势恶化等原因暂停。而今,美资公司康菲以“保护投资、增强产出、技术升级”为由接手,标志着巴基斯坦能源政策的重大转向。
为何在这个时间点,巴基斯坦选择把“国家能源命脉”拱手交给美国?
原因主要有三点:
巴基斯坦目前外汇储备严重告急,通胀率居高不下,2024年IMF紧急纾困贷款谈判艰难推进。而美国作为IMF主导方,具备强大影响力。通过让渡能源利益,巴方可换取“结构性放水”与更多贷款宽限条件。
俾路支省是武装活动最频繁地区之一,中资机构曾遭恐袭频繁袭击。相较之下,美资公司背后自带“安全护盾”——一旦攻击美企,美国可以合法介入,这种“间接军事威慑”是巴基斯坦政府急需的。
近年来中巴经济走廊(CPEC)遭遇诸多挑战,中方投资也趋于谨慎。巴方一度被认为过度依赖中国投资与军援,此举实际上是“平衡战略”,希望让美国重返经济合作平台,减轻对中方的单边依赖压力。
简言之,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博弈调整,不是断交中国,而是在赌桌上多拿一张牌。
面对这一连串亲美举动,许多网友担心:中巴关系是不是变味了?巴铁不铁了?
答案是:中巴关系仍然牢固,但“神话化”的蜜月期早已结束,进入了“理性互利期”。
过去十年,中巴关系高度政治化,被过度浪漫化为“全天候朋友”,但现实是:双方的经济结构差异极大,中国是工业输出国,巴基斯坦是能源、农业国家,互补但不对等。中巴经济走廊虽有战略价值,但落地项目速度放缓、安全风险高企,中方投资也日趋审慎。巴方频繁换政府,每届领导人对中美态度不同,内部博弈影响外交连贯性。
因此,今天的中巴关系更像是一种稳定但“去幻想化”的合作——有战略牵引,但没有绝对排他。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转变。
曾几何时,美国对巴基斯坦采取“战略忽略”政策,削减军援、冻结合作,把资源投入到印度身上。
但随着中国影响力在南亚扩展、印度立场动摇、阿富汗局势再度恶化,美国发现:巴基斯坦的“地缘支点”价值重新回归。
这次军演与油矿开发,正是美国“战略回收”巴基斯坦的前哨动作,意在:拉住巴基斯坦,不让其完全倒向中国;利用能源、军事合作为抓手,重塑对巴影响力;在印巴之间重新建立杠杆,防止区域失控。
可以说,美国正打着“合作经济、联通安全”的旗号,在不战而胜地瓦解中巴合作的部分结构。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它不是在中美之间“二选一”,而是在做一个高度复杂的“动态平衡”。它不能放弃中国,因为中巴是传统战略合作伙伴,CPEC是其国家级经济命脉;它也不能得罪美国,因为西方控制着IMF贷款、国际市场、军事援助资源;更不能完全亲印,因两国存在“宿敌级”安全对立;
所以,巴基斯坦的真实战略是:谁能出钱、出力、保安全,我就和谁合作。
今天我们看到:一艘中国军舰出现在美军演中,一个油矿交到了美国公司手中,而这些事件背后,不是简单的站队或背叛,而是国际博弈中的灵活与现实主义的必然产物。
中国应看到的是:在全球南方国家中,合作基础固然重要,但绝不能用“兄弟情”去代替战略设计。巴铁仍然是朋友,但如果我们不保持资源、技术与尊重的投入,别人就会插手进来。
而巴基斯坦,也在用自己有限的地缘优势,演绎着小国在大国夹缝中的艰难突围。
这不是谁赢谁输的问题,而是一个新的全球多极时代,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的外交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