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冲突,如今已绵延三年有余。
这期间,基辅政坛几经变幻,但战火却从未停歇。
近日,乌克兰最高会议通过任命,尤利娅·斯维里坚科走马上任。
她以262票的多数支持,成为了这个独立34年的国家里,第二位女性总理。
反而,她一出手就是一套雷厉风行的“三把火”政策。
然而,这份“打到底”的决心,来得格外沉重。
它以一种孤注一掷的姿态,将“全民备战”的重担。
这不仅意味着国内民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也预示着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援助,可能会继续缩减。
新总理火急火燎,百姓苦不堪言
斯维里坚科上任后的首要任务,是推行三大战争改革政策。
以往,军需合同的周期长达45天,效率低下。
这意味着从需求到物资到位,几乎是闪电般的速度。
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确保物资采购、运输、使用全过程可追溯。
堵住腐败和浪费的漏洞,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他们推动哈尔科夫坦克厂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合作。
这不仅能减少对外依赖,也能为前线提供持续的火力支持。
将国内电力加强输送至前线,保障军事行动的能源需求。
乌克兰拥有丰富的锂矿资源,这被视为战略宝藏。
美国已承诺投资120亿美元开发乌克兰的锂矿。
更引人关注的是,其中50%的收益将直接用于乌克兰的军费支出。
这笔钱和技术,被寄予厚望,希望能提升乌军的现代化水平。
然而,这些“三把火”的政策,代价是巨大的。
它把战争需求摆在了民生之上,让普通民众承受重压。
更让人担忧的是,教育和医疗这两项基础民生预算。
被直接削减了50%,这无疑是在透支国家的未来。
个人所得税税率从原本的1.5%飙升至5%。
全国仍有约500万人依赖联合国提供的救济粮度日。
去年,企业私有化政策确实带来了37%的税收增长。
而是悉数投入到战争领域,进一步加剧了民生的困境。
这种“全民备战”的策略,意味着国家将所有资源。
泽连斯基上台,俄乌早已难回头
要理解斯维里坚科如今的激进,还得回望乌克兰冲突的起点。
2019年4月,喜剧演员泽连斯基成功当选乌克兰总统。
他与前总统波罗申科达成和解,甚至承诺不追究其罪责。
毕竟,波罗申科曾被前总理季莫申科揭露多项犯罪实锤。
他主要诉求是要求俄罗斯释放被捕的乌克兰海军士兵。
同时,他要求俄罗斯归还克里米亚并进行索赔。
这些举动,都意图将乌克兰进一步拉向西方阵营。
然而,俄罗斯对泽连斯基的“新官上任”,并没有抱任何幻想。
俄方对此态度强硬,不仅拒绝释放乌克兰士兵。
他们立即颁布了简化乌克兰人入籍俄罗斯手续的新规定。
尤其允许东乌地区居民在不放弃乌克兰国籍的前提下。
这一策略被解读为旨在进一步“肢解”乌克兰。
将东乌地区事实并入俄罗斯版图,从而削弱乌克兰的主权。
国家高度分裂,东部多俄语区,西部多乌克兰语区。
这种内部矛盾,无疑给俄罗斯的分化策略提供了空间。
而乌克兰则在战火中,不得不寻求自己的出路。
就注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早已没有退路可言。
援手渐松,孤注一掷何去从
斯维里坚科政府的“自给自足”战略,看似雄心勃勃。
但现实的外部环境,却为乌克兰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直接冲击了乌克兰长期以来依赖外援的现状。
这对于急需武器弹药的乌克兰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些国际援助的变化,迫使乌克兰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命运。
她认为,近期,即从今年7月到年底的这六个月。
是乌克兰实现军工装备国产化、后勤机制优化。
她希望通过这半年的努力,能够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战争循环系统”。
摆脱对外部援助的过度依赖,实现战争的“自给自足”。
但这种为了战争不顾民生的总理,在国内引发了诸多质疑。
斯维里坚科政府的“三把火”已在乌克兰各领域全面铺开。
也因国际社会援助的摇摆不定而面临重重挑战。
乌克兰的未来走向,已然被推向一个极其严峻的十字路口。
乌克兰百姓或许不得不为一场愈发激烈的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