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既怕又怕?芯片协议后又后悔,美国专家急了:我们不卖中国就来了

全球科技博弈的牌桌上,正上演着一出荒诞的戏码。当美国习惯了自己是唯一的规则制定者时,却没料到,自己亲手设下的局,最后困住的竟是自己。一边是怕得要死,生怕技术流到对手手里;另一边又怕得要命,生怕自己错过了泼天的富贵。

这种“既怕又怕”的拧巴心态,让华盛顿的决策者们陷入了一种可笑的内耗。而牌桌的另一头,中国则悄悄换了一种玩法,不再是简单的掀桌子,而是开始教大家,什么叫“按我的规矩来”。

故事的开端,是一场足以让所有人眼红的交易。2023年,拜登政府还在煞费苦心地构建“AI芯片防火墙”,严防死守任何可能流向中国的技术缺口,中东更是重点盯防对象。

转眼到了2024年5月,特朗普直接把这堵墙砸了个大窟窿。他飞到中东,跟阿联酋签了个大单:阿联酋承诺投资美国1.4万亿美元,外加支付6000亿美元,换取超过100万枚英伟达H100芯片。这个数字,是拜登政府禁令上限的整整十倍。

英伟达的黄仁勋当然高兴,生意送上门哪有不做的道理,紧接着就要去沙特谈更大的数据中心合作。然而,这笔泼天富贵,美国人自己又不想接了。

协议墨迹未干,华盛顿的官僚们就开始反悔。他们盯上了阿联酋的G42公司,这家公司按协议能拿到20%的芯片,但它跟中国企业有过合作。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美国内部“国家安全”的警报响成一片,生怕这批H100芯片转手就出现在中国。

于是,一出闹剧开场了。美阿的协议推进不动了,美国政府想了个“高招”:协议可以有,但G42你别想直接拿货。商务部的表态含糊其辞,一边说协议会推进,一边又拒批G42的出口许可。

这番操作,把当初主导谈判的白宫AI负责人萨克斯给急坏了。他几乎是在公开场合呐喊,说这种对芯片转售的担忧“被严重夸大了”。在他看来,你们这帮人根本没搞清楚状况,现在最大的风险不是技术被偷,是市场被抢!

萨克斯的逻辑很简单,也很致命:你不卖,中东这帮土豪扭头就去找中国了。华为的昇腾910C性能跟H100差不了多少,价格只有四分之一,人家还提供一条龙服务。你在这扭扭捏捏,市场就没了。

“如果我们不提供技术,全球的竞争对手就会抢占市场”,萨克斯这句话,戳破了美国政策的皇帝新衣。既想当技术警察,又想当全球首富,这种好事,现在是越来越难了。

就在美国为卖不卖芯片而精神分裂时,中国在另一个战场上,平静地摆开了新阵势。主角,是稀土。这东西是高科技产业的命脉,从F-35战斗机到特斯拉的机器人,谁都离不开它。而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都在中国手里。

2024年初,中国推出了稀土出口许可制度。这套规矩跟美国的禁令完全不是一个路数,它不搞一刀切,不是不卖,而是让你“填表”:说清楚你买去干什么,最终用在谁身上。

这套流程的威力很快就体现出来了。马斯克的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项目,年底就感到了压力。他想买中国的稀土永磁体,对不起,先向中国商务部提交申请。不仅要说清楚这块磁铁用在哪,还要说明白是嵌入机器人的哪个关节、实现什么功能、会不会被装进其他产品里再卖出去。

过去几十年,都是美国人让别人填表,现在轮到马斯克来体验这种感觉了。同样头疼的还有波士顿动力这些公司,他们习惯了的“给钱、拿货”模式,一夜之间变成了需要向供应商解释产品细节的“汇报工作”。

西方的媒体立刻炸了锅,老调重弹,说中国“武器化资源”、“破坏自由贸易”。但这套说辞现在听起来格外讽刺。当初美国卡别人脖子,逼着三星交出商业机密,用《芯片法案》限制盟友在中国发展的时候,他们可都夸这是“构建安全的产业链”。

最逗的是,美国自己上世纪80年代也搞过出口审查,要求必须写明终端用户。怎么这套玩法换了个人使,就成了罪大恶极了?

中国的稀土新规,其实是在建立一种新的信任模式。它不问你是敌是友,只问你是否愿意遵守规则、保持透明。日本的住友金属就看懂了,今年3月,他们老老实实跟中国签了“长期配额+用途透明”的新协议,生意照做。

芯片的纠结和稀土的新规,两条线索拧在一起,指向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过去那个由美国单方面书写全球分工剧本的时代,快要结束了。

美国在芯片问题上的反复,最终可能只会帮了中国的忙。它对技术外流的恐惧,正在被对市场真空的更大恐惧所压倒。萨克斯那句“我们不卖,中国就来了”,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市场规律的冰冷回响。

更深层的变化,是规则制定权的悄然转移。过去,是技术持有者制定规则,资源提供者只能被动接受。苹果可以理直气壮地规定你的App能干什么,但美国却接受不了中国问一句磁铁的用途。这种不习惯,本质上是一种地位变化带来的失落感。

现在,中国正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从一个被动的供应商,变成一个主动的规则设定者。它甚至开始和中东国家试点稀土追踪机制,给每一批稀土打上编码,就是为了防止有人“挂羊头卖狗肉”,把民用产品里的稀土转用到军事上。

这场博弈的核心,其实已经不是技术或资源本身,而是“谁有资格设定门槛”的问题。美国在其亲手制造的“控制欲”和“利益损失”的矛盾中,正在品尝双重标准带来的苦果。它的政策内耗,不仅消耗了自己的信誉,也为别人创造了机会。

而中国,则用一种更聪明的方式,将自己的优势转化为了定义规则的权力。这或许预示着,在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里,单方面的霸凌和随意的制裁,将不再是通行的剧本。谁能先适应这个新规则,谁才能在牌桌上玩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