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禁海令便扼住了加沙数千个家庭的生计咽喉。
自2023年10月以来,这片熟悉的海域对世代以它为生的渔民来说,成了一道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墙。军事围困之下,渔船静默,渔网蒙尘。
即便短暂的停火协议传来消息,那扇通往大海的门,依旧紧锁。
渔民们的生活变成了一场与监视的博弈。他们只能趁着监管的空隙,冒险潜入近海,希望能捞到点什么。
但这更像是一场徒劳的挣扎。
曾经的机动渔船如今被破旧的手划木船取代。战火早已吞噬了他们赖以为生的工具,每一次出海的收获,与其说是捕捞,不如说是一场祈祷。
这里的渔民群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亡。一个叫马哈茂德的当地渔民说,过去这里有六千名同行,如今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八百人。他们缺船,缺工具,更缺出海的自由。
我们以前开汽船现在只能靠手划,”他说,“海上只要起点风,我们就完了,根本出不去。”
这种倒退不仅仅是技术的倒退,更是生存空间的急剧压缩。
于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了加沙所有人的面前:海鱼,这种曾经最寻常的蛋白质来源,摇身一变成了难得一见的奢侈品。
马哈茂德还记得昔日的盛景。在一切被破坏之前,加沙的渔船一天能带回150到200吨的渔获,市场里满是鲜活。
可如今呢?
本地捕捞近乎停滞而从埃及和以色列进口的渠道也因封锁而被切断。市场上的鱼,少得可怜,价格自然高得离谱。
这种变化最终体现在了每一个普通家庭的餐桌上。
一位名叫拉米的居民感慨,冲突之前,为了健康,他们家每周至少要吃上两三次鱼。
但现在一年能吃上一次,就算不错了。实在太贵了。”
从每周两三次到每年一次,这简单的数字变化背后,是一个地区食物来源被硬生生斩断的缩影。
(参考信息来源:《视频丨以军禁海令下 加沙渔民生计艰难》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