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完毕。
当时,美国上将克拉克还感慨说:“我可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赢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
装备精良的美国,竟然被志愿军打败了,这事儿让不少国家都觉得难以置信。
从那以后,关于志愿军取胜的秘诀,成了国际社会热衷探究的话题。
尤其是日本,对志愿军的研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不少日本的军事专家,加入了对志愿军的研究行列。
最后,他们归纳出,志愿军有七个让人觉得难以置信的地方。
出其不意
第一个让人觉得难以置信的事儿,就是志愿军这次动员的规模之大。
抗美援朝那阵,志愿军参战的总人数竟然达到了240万,规模可是空前绝后啊。
这让联合国军都没有想到,没想到会是这样。那会儿中国一穷二白,台湾还没收回来,西北那边还有土匪作乱,国际上又得面对西方国家的军事压力,情况真是挺复杂的。
在这种情势下,国际普遍觉得,中国即使派兵,也不过是投入几万兵力罢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都坚信,中国绝对不会插手战争。
这种对中国的误判,也让美国后来变得太过自信,为他们的败局埋下了伏笔。
就算志愿军早已越过鸭绿江,美国人也没能第一时间发现中国参与战事的打算。
到现在为止,很多国家还是搞不懂,老实说,中国为什么要拼尽全力去打一场胜算不大的仗。
可中国人民心里都清楚。
那会儿,中国和朝鲜的命运紧紧相连,要是朝鲜败了,下一个挨打的肯定是我们中国。
所以,我们得动员整个国家的力量,打这场保家卫国的重要仗。
这份心情,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的人,恐怕都体会不到吧。
第二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就是志愿军那坚不可摧的防御本领。
在与志愿军交手之后,美国很快就发觉,志愿军在战场伪装和防御这块儿,真是拿手到不行。
那著名的坑道战,可说是防守战术运用得淋漓尽致的经典例子。
志愿军凭借战场上的有利条件,修建了坑道。
那看起来没啥特别的坑道,却扮演了战斗和生活两方面的重要角色,极大地降低了敌人的进攻速度。
因为坑道的防御能力挺牛的,美军每次打仗都得耗费上百发炮弹,才能对志愿军造成点伤害。
在上甘岭这场战役里,美军的炮火搞得非常厉害,几乎把那座山头都打平了。
虽然如此,大部分战士还是躲在坑道里,用掩护展开反击,跟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据统计,我方战士挖的交通壕总长已超6000公里,就像是在战场上建起了一座长城一样。
在防御这块儿,除了挖坑道之外,志愿军还有一招獨門绝技,那就是巧妙地伪装隐蔽。
不管志愿军在哪儿设伏,他们总是提前利用附近的树木草丛,把自己藏得妥妥的。
就算是美军那种一流的侦察机,很多时候也是难以第一时间发现志愿军的行动轨迹的。
因此,在不少联合国军官的回忆里,志愿军简直是让人捉摸不透,神出鬼没那叫一个频繁。
远远看过去,那不过是一座山、一片树林罢了,可走近一看,才发现全都是装扮成志愿军的伪装者。
志愿军突然冒出来那一刻,真是让敌人措手不及,压力一下子就大了。
斗智斗勇
第三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方,就是志愿军那超强的侦察本领,和美国的侦察水平形成了鲜明的差距。
美国虽然一向自夸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情报机构,可笑的是,在志愿军进入朝鲜之前,他们竟然一点风声都没察觉到。
在作战的过程当中,志愿军把消息封得死死的,基本上等到志愿军已经打到美军营地门口时,美国这边才意识到情况有多严重。
要是跟别的部队比,志愿军常常能第一个了解到美军的行动动向。
因为,在进入朝鲜作战之前,毛主席早就从朝鲜那边搞来了上百份高清地图用来研究。
周总理更是亲自带领情报部门,日夜不停地盯着美国那边的情况。
到了战事最紧张的时候,我们的情报人员拼了命似的,在仁川和鸭绿江一带来回奔波,努力收集各种情报,完全不怕冒险。
如此细致又精准的情报网络,让咱们军队在分析战场形势的时候,总能比美国人先一步抓到信息。
第四件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得说是志愿军的补给实力。
其实,一开始战事刚开始的时候,志愿军的后勤供应还真挺吃紧的,补给水平不高。
当时,朝鲜境内不少主要的交通要道都被美军炸断了,我们运送物资的车子根本跑不过去。
士兵们昨天大晚上的就奔赴战场,也没带太多粮食,结果大多数时候只能靠自己随身带的一小包炒面充饥,饿着肚子拼命打仗。
这事儿让总指挥彭德怀心里头挺着急的。
为了这个事,他特意回到国内开会,盼着能重新铺出一条坚不可摧、攻不破的补给线路。
彭德怀的想法,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一致认同。
毛主席下了狠心,要调动全国的所有力量,把各种物资都优先用在前线。
为了应对美军的疯狂轰炸,我们这边一边增加了守卫后方补给线的兵力。
这边也渐渐跟美军玩起了智斗,斗来斗去的。
由于美军偏爱炸铁路,我军就故意拆几条铁路,想让他们迷惑侦察机,误以为任务已经搞定了。
再者,在交通线路上布置了不少哨卡。
只要美军的轰炸机一出现,我军的战士马上就会发出警报,开启防御措施。
工兵部队拼尽全力,把那些被炸毁的交通要道一一抢修回来。
就算美军反反复复炸断道路上千万次,战士们依旧能第一时间把路修好。
靠着大家齐心协力,志愿军终于搞定了后勤补给的那道难关。
攻无不克
第五个令人咋舌的,就是志愿军在夜里作战的本事。
这事也让聯合國軍最忌憚的,因为,他们对夜里打仗还不太适应。
一到天快黑的时候,联合国军的士兵们就开始搭帐篷,准备休整,要么养足精神,迎接接下来的战斗。
这一下子给志愿军创造了绝佳的进攻良机。
没多久,联合国军在夜战中遇到了不少麻烦,损失挺大。
像长津湖那场战役里,志愿军靠着晚上战斗,把敌人的北极熊团干掉了。
实际上,这正是志愿军行动灵活多变的一个表现。
尽管志愿军在装备方面远不及美军,但我们完全可以把战场上的各种优势发挥到极致。
美军在夜战里遇过几次亏点,但偏偏就是想不出个破解的办法。
搞到后来,联合国军早就习惯了用飞机和大炮来争夺战场的主动权,靠人海战术拼个你死我活。
所以,一旦碰到志愿军这些出奇制胜的对手,他们就容易手忙脚乱,搞不清头绪。
就算美军提高了警惕,结果也一样没用。
就算他们在晚上的时候发现志愿军的动向,可因为不懂得夜战的技巧,又受限于黑夜的环境,只能对着眼前一阵猛扫,希望凭借火力上的优势,把志愿军的进攻给打退。
可没多久,志愿军就搞明白了美军那三招招数,常常等到对方扫完射击、喘口气的时候,一下子将敌人击得缴械投降。
被吓得不敢在平地待着的美军,后来就改在那些地势险要的山口、河坑里搭营地,可这些地方反倒没啥用处。
到头来,志愿军就算在冰天雪地的悬崖峭壁上,也能灵活运用迂回战法,可美军在那些被称作山崖的驻地,对战士们来说,和在平地没啥不一样。
经过多次防守反复失利之后,美军也只能认清现实。
到了晚上碰上解放军,要么就赶紧跑,要么就留在原地投降,完全丧失了对这场战斗的信心。
过了这么多年,曾经跟解放军夜战过的联合国军老兵,讲起那些当年的场景,依旧还记忆犹新,心跳加快。
第六个让人惊讶的地方,得说是解放军的行军快得让人咂舌。
因为前线的战事实在太紧张,所以解放军每天奔波几十公里,甚至超过百公里,也是常有的事儿了。
可是在联合国军看来,这事儿总让他们摸不着头脑,搞不明白。
志愿军那会儿说,联合国军全是些少爷兵,这话一点没错。
他们虽然走上了战场,可是完全没意识到自己身陷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险恶环境。
打仗的时候也是照着规程来,偶尔还会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联合国军不少人,走个十几公里就得歇菜了。这一下子,双方的行军节奏差得挺远,志愿军紧追不放,一点儿都不过分,因为对手撤退得太慢,追得特别准。
也是靠速度,志愿军在夺取阵地上,比联合国军占的优势可大多了。
实在如此,联合国军出行作战,主要靠的是成千上万的汽车、装甲车,照理说,他们的行进速度要远远快于解放军。
一边拼命追赶,另一边却显得漫不经心、萎靡不振。
所以,最终的局面,通常是志愿军比联合国军早一步行动。
在战场上抢到先机,往往就是胜负的关键所在。
联合国军多次被志愿军的迅速反应远远甩开,最终败下阵来也就没啥好奇怪的了。
吃了几次亏之后,美军的指挥官也只能在速度上多用点心思了。
所谓的下功夫,实际上并不是让那帮少爷兵拼命跑得更快,而是把更多的装甲车和汽车调动了起来。
可是,当时美军跟解放军对抗,几次吃了亏,士气一落千丈,部队的配合也变得差了不少。
结果一增加,车辆反倒堵了路,把原本顺畅的行军变得越发缓慢起来。
尤其是他们打了败仗一跑,就会遇到那种大堵车的场面,成了战场上挺有名的笑料。
舍生忘死
志愿军的第七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老是让敌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就是他们那种伟大的牺牲精神。
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志愿军那种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精神一直贯穿始终,坚守着保家卫国的信念。
许多战士一直拼到最后一刻,流尽最后一滴血,也绝不倒下。
更别说,有不少人一把枪守住一块地,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美军已经看了不止一次,志愿军在牺牲了90%以上的士兵之后,依旧还能打出一股强劲的战斗力。
不过,在西方那些研究实例里边,一旦部队损失超过30%的话,基本上就会陷入彻底崩盘的局面。
这个30%的比例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是美国方面经过一战以后,统计了不少实战经验和美军的表现,得出来的一个非常靠谱、科学的数字。
实际上,到现在为止,这个比例依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志愿军在大量伤亡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战斗力,这几乎跟常理不太搭界。
这件违背常理的事儿,让当时的联合国军头疼得不得了。
毕竟,据他们以往的战斗经验,只要把对方的先锋部队击溃了,就算赢得了这场战役。
对志愿军来说可不是这么简单,只要战场上还留着一个志愿军,那就代表他们还有扳回一局、逆转局势的希望。
这样一来,美军赢下一场胜仗,可真得付出不少代价。
有时候,为了攻占一个不起眼的阵地,美军可能得调动成千上万的人去帮忙。
就算是把阵地攻下来,他们也未必能顶得住志愿军那股猛劲的反攻。
在战斗的决心上,两者之间的差距,始终让美军难以追赶过去,日本人也很难理解志愿军那种舍命拼搏的精神。
实话说,日本在二战那会儿特别喜欢谈“牺牲”这事儿。
尤其在二战败局明显时,日本高层不断地给民众灌输“牺牲”的思想,逼着他们用自杀式的袭击方式,试图抵挡住美军的攻势。
就算日本再怎么拼到极致,最后也没能挡住败局的来临。
要知道,除了那些被洗脑得差不多的人之外,绝大部分日本人民啊,都不想和政府一起拼命送命去。
大家传闻的那些日本国民集体牺牲的事例,后来查验后发现,其实是日本政府硬性安排,强行逼着普通老百姓去赴死。
因此,日本人听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奋战、前仆后继时,难免觉得莫名其妙,不太能理解他们为什么那么拼命。
其实,原因在于,日本人从一开始就没有把那两场战争的本质放在心上。
要说日本当年变成战败国,完全是自作自受的结果。
原因在于,他们对其他国家动手侵略,做了不少罪恶的事。
在这个场合下,老百姓不想为了这场不公正的战争而牺牲,完全是正常的反应。
志愿军肩负着守护国家的正义使命,背后支撑着的是数亿的百姓。
在这种情形下,一个人若不害怕牺牲、愿意舍弃所有、为理想奋斗,倒也说得过去。
志愿军的牺牲,不像日本那种假模假样的玉碎行为,而是真心实意地表达战士对祖国最沉甸甸的热爱。
志愿军身上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正是因为那会儿整个中国都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在这种坚定的信念驱动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一次令人瞩目的伟大胜利。
参考资料:
人民网《朝鲜战争中美国操纵的特殊“联合国军”揭秘》
中国青年报《抗美援朝加速解放军现代化建设》
中国青年网《“联合国军”三任司令谈朝鲜战争:中国人是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