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官网上那份声明挂出来的时候,荷兰人大概没料到这个局面。
他们任命的非中国籍董事,现在正和中国有关部门商量豁免的事情。
距离荷兰冻结闻泰股权刚过去七天。
事情转变得太快。
原本握在手里的筹码,突然就变得棘手起来。
这种转变让人不太适应。
或者说,从来就没有什么稳操胜券的事。
荷兰人动手了。就在九月底,他们的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突然发布了一道部长令。
安世半导体全球三十个主体被要求全面冻结。资产不能动,知识产权不能动,业务和人员也都不能动。这道禁令的有效期是一年。
官方给出的理由很冠冕堂皇,说是为了防止关键技术流失。但具体是什么紧急风险,文件上一个字都没提。
这大概就是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
说是保护技术,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接管。
荷兰政府的动作比预想中快得多
美国财政部在9月29日公布了新规
主要内容是对实体清单企业控股超过50%的子公司自动实施制裁
闻泰科技去年12月就已经在这个名单里了
荷兰方面选择在美国新规生效后第二天就采取了行动
这个时间点卡得非常准
几乎是以小时为单位在推进
行政令只是开始
十月初安世半导体三名外籍高管向荷兰企业法庭递交了紧急申请
他们要求暂停那位中方CEO的职务
申请人是荷兰籍首席法务官 德籍首席财务官 还有首席运营官
这个时间点选得很有意思
我后来想了想 或许该说这个时间点选得太精准了
三位来自不同国家的高管同时行动
像是约好了在同一个时刻按下开关
法庭没开庭就批了。
他们塞进来一个外国董事,这人手里捏着决定性的一票。
闻泰科技在香港那家子公司,99%的股权被拎出来,扔给了第三方托管。
账面上看,钱还是他们的。
公司怎么运转,他们说了不算了。
这事办得挺利索。
安世半导体这个名字背后藏着不寻常的基因。
它原本是恩智浦的标准产品部门。
现在成了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头号玩家。
产品目录里躺着超过一万六千种不同型号的器件。
传统燃油车平均要装四百颗他们的芯片。
电动车的需求直接翻了个倍。
闻泰接手安世这些年,营收数字从十亿级跳到百亿级。利润翻了一倍多。这个变化发生在不到十年里。
欧洲的汽车工厂离不开安世。大众的流水线,宝马的装配车间,还有特斯拉的充电桩,里面都有它的零件。
荷兰人这次的选择让人看不懂。他们明明知道这会搞乱自己的供应链。
压力来自大洋彼岸。六月份的时候,美国官员去了海牙。他们在外交部大楼里谈了些什么。
不对,应该说是提了要求。关于制裁的具体安排。
内部讨论肯定很激烈。只是我们看不到那些闭门会议的细节。各种利益在拉扯。
最后做成这个决定,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它是个混合体。
安世那帮外籍管理层和中国团队在产能分配上一直谈不拢。
这边想往国内挪产线降成本,那边死守欧洲本土化不放。
政府公文和高管集体施压同时发生。
这种时间点的精准重合让人很难不多想。
业内几个老油条私下用五个字概括现状。
合规式夺权。
荷兰人这次算错了时间。
他们没料到中国的反应会这么快。
十月上旬,商务部在一天内发布了三条新规。
稀土、超硬材料、锂电池负极材料都被纳入出口审批范围。
最致命的是那个0.1%的门槛。
任何产品只要含有超过这个比例的中国重稀土,出口就必须获得批准。
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小。
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它的影响会很大。
大到足以改变某些行业的游戏规则。
重稀土这东西,平时没人会注意。
它藏在各种电子设备里,安静得像个隐形人。
直到某天你突然发现,它卡住了整个产业链的脖子。
那时候就晚了。
审批权现在握在中国手里。
这不是威胁,只是个事实陈述。
就像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你最好带把伞。
荷兰人现在应该正在找伞。
或许他们已经找到了。
或许还没有。
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规则已经改变。
而改变总是来得比预期要早一些。
全球95%的重稀土握在中国手里。
光刻机要转,电机要转,导弹要飞,都绕不开这些材料。
市场杠杆比技术封锁更直接。
中国买走全球最多的汽车芯片。
欧洲车企要是丢了中国订单,安世半导体的价值会缩水得很难看。
半导体协会拉着十几家车企发了声。
话没说透,意思很明白。
可能集体砍掉欧洲零部件的采购单。
闻泰科技没在等。
上海临港的12英寸车规晶圆厂快开工了。
它要干的事很简单,把安世的产能替掉。
安世半导体把商务部的禁令直接贴在了官网上。
十月初他们收到通知,中国制造的特定元器件不能往外卖了。这事商务部自己没公开说。
主动公开还没正式发布的消息,这操作挺有意思。他们大概想看看水花能溅多高。
商业博弈里这种试探很常见。一方突然亮出底牌,另一方就得重新计算手里的筹码。
现在的问题是,这张牌已经摊在桌上了。
荷兰人想要闻泰的股权。
他们可能得通过强制手段。
这事没那么简单。
中国手里有反垄断审查这张牌。完全可以用来拖延甚至阻止交易。
还有个办法是找几家国内企业把股份分了。表面上所有权分散了,实际控制权还在自己人手里。
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玩的积木。搭得再高,抽掉最下面那块,整个就塌了。
现在的全球产业链差不多就是这个状态。
英国让安世半导体卖掉了纽波特晶圆厂。德国阻止了中资收购Elmos。都是最近几年的事。
欧美现在特别爱用技术保护这个理由。频率越来越高,几乎成了标准操作。
每次都是同样的说辞。
他们可能忘了,技术这东西从来都是流动的。越是想锁在保险箱里,越是会失去活力。
保护主义从来保护不了真正的创新。
这些动作短期内或许能起到效果。长期来看,反而会加速现有体系的瓦解。
全球化正在以另一种形式重组。不是变得更开放,而是变得更谨慎。
每个国家都在重新评估自己的供应链安全。
芯片成了新的战略资源。比石油还敏感。
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安世这件事最让人不安的,是它早已过了收购阶段。
这家企业已经平稳运行了好几年。
荷兰政府这次动用的法律武器,是1952年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
用一部七十多年前的法律追溯制裁现在的商业行为。
这感觉像是翻开一本积满灰尘的旧账本。
他们开创了秋后算账的危险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