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近期在日本政坛面临多重考验。他选择在战后八十周年前夕发表个人谈话,这并非其独立见解的简单呈现。实际情况是,官方政府谈话发布受阻,他不得不以个人身份发声。
这种做法既展现了石破茂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坚守,也反映出他在日本政治环境中的独立性,以及承受压力的能力。但日本政坛长期由右翼人物主导。
在这种强大的政治氛围中,石破茂能公开表达这一立场已属不易。他显然对短期内日本政治格局的根本性改变没有过高期望。
海上事端,日本沉默
8月1日,日本渔船“三加丸”号闯入中国钓鱼岛领海。这艘船的AIS轨迹显示,它刻意避开常规航线,在敏感水域游弋四天。
中国海警2305编队迅速行动,舰载雷达锁定目标,依法将其驱离。这番教科书式的驱离,让日方所谓“民间误入”的托辞站不住脚。
此事发生前72小时,日本自民党高层曾与美国驻日代办秘密会晤。此举被解读为一场“海上碰瓷”,是日本向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递交的一种姿态。
特朗普当时正对日本汽车业施加关税压力,25%的关税可能让丰田全年损失万亿日元利润。石破茂在此敏感事件中选择保持沉默。
这种沉默被外界解读为日本政府对右翼反华势力的默认,也反映出日本在外交事务中的无所作为。更被认为是对特朗普政府表态的巨大失败,凸显日本应对国际争端时的软弱与不坚定。
内外承压,进退维谷
“三加丸”号事件的余波未平,日本防卫省又公布了卫星图。图显示中俄联合舰队正在日本海劈波斩浪,055万吨驱逐舰寒光凛冽。
俄罗斯核潜艇在宗谷海峡浮出水面。这种压迫感刺痛了日本,因为俄罗斯北方四岛新建导弹基地距离北海道仅50公里。
同时,中国海警在钓鱼岛海域已实现365天常态化巡航。当双线领土争端遇上中俄军事同盟,东京方面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石破茂作为日本首相,核心责任是坚守“日本和平宪法”。他不能辜负那些为阻止高市早苗接任日本首相而努力的民众。
他必须避免日本陷入更极端的政治风潮。高市早苗作为右翼政治代表,其上台的可能性令许多有识之士深感忧虑。
他们认为,高市早苗若当选,中日关系紧张将进一步加剧,甚至可能引发军事冲突,最终伤害日本民众。
历史立场,惹争议
8月4日,石破茂发表了关于战后80周年的个人谈话。而仅仅一天后,8月5日,《朝日新闻》披露,石破茂决定打破三十年来的惯例。
他不会在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日发表首相讲话。要知道,从安倍到岸田,即便再右翼的首相,也未曾缺席这场“历史忏悔秀”。
中韩外交部连夜就此事发函质询,首尔街头爆发了“抵制日货”游行。此举被视为石破茂为保住权位,而以国家信誉为代价换取极端势力支持。
在参议院选举自民党惨败后,右翼团体“日本尊严会”公开威胁要“再不否认侵略就罢免首相”。面对记者询问是否反省战争罪行时,石破茂的微表情被镜头放大。
高市早苗对华态度极为激进。她公开多次攻击中国的“一国两制”政策。她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假如台湾像香港那样变成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将会造成“地狱般的情况”。
更令人担忧的是,高市早苗还亲自前往台湾,与台独分子赖清德会面,公开提出日台进行军事合作的提议,极力挑衅中国的“一中原则”。
日本媒体报道称,高市早苗的政策立场引起广泛争议。一些民众和媒体担心,她若当选首相,将使日本与周边邻国,特别是中国的外交关系愈加紧张。
这甚至可能在日本国内引发社会分裂。石破茂曾引述已故前首相田中角荣的名言:“只要参与过战争的人还在国家核心位置,这个国家就不会出问题。但当这些人都不在了,就令人担忧了。”
石破茂对此表示深有同感,强调历史的记忆和对过去的深思,才是保证国家未来不重蹈覆辙的关键。中国有句古话:“听其言,观其行。”
石破茂的言论或许动人,但更重要的是他是否能在日本内阁中推动对上世纪三十年代侵华战争的真正忏悔与反省,这才是检验其历史立场的关键。
结语
石破茂的沉默最终带来了政治上的溃败。8月6日,韩国宣布暂停《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试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
更直接的打击来自北京:中国海关突然抽查日本水产品。三文鱼的通关时间从3小时延长至3天,筑地市场鱼价应声暴跌14%。
当日本在美日关税谈判中屈膝投降,特朗普转手便对日本机床加征18%关税。当石破茂用渔船挑衅中国,中方反手与太平洋岛国签下渔业大单。
所谓“联美抗中”的策略终究是空谈。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沉默,更让日本沦为国际上的孤立者。
尽管如此,石破茂依然得到一部分日本有识之士的支持。他们坚信石破茂能够继续保持稳定执政,避免日本在极右翼政客的影响下走向更激进的外交路线。
民间普遍认为,如果高市早苗当选首相,中日关系将变得更复杂、更危险,最终受害的是无辜的日本民众。